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5月11日在发布《粮农组织蝗灾控制进展报告》时表示,该组织在东非和也门的蝗灾应对工作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由于气候条件仍然利于蝗虫繁殖,第二波蝗灾可能会在农作物收获的关键时刻到来,粮食危机风险并未消除。
屈冬玉表示,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南苏丹、苏丹、乌干达、坦桑尼亚和也门等受到蝗灾影响的十个国家,迄今已有36.5万多公顷土地经过了防灾治理。治理行动由各国*府领导,联合国粮农组织则主要提供杀虫剂、生物杀虫剂、喷洒装备、飞机和治理培训等关键支持。
《粮农组织蝗灾控制进展报告》估计,治理行动已成功挽救了72万吨谷物,足够让上述十国万人吃上一年,此外还使35万牧民免于受灾。但屈冬玉强调,由于第一波蝗虫已经完成繁殖,大批幼虫将在今年6月份东非许多农户准备收割作物的关键时期发育为成虫,治蝗的漫长战役还远未结束,未来几个月内还将有更多的人面临失去生计以及粮食危机愈加恶化的风险。
近期,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多家机构共同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今年下半年,东非地区将有超过2万人面临粮食不安全风险,在饥饿状况本已严重的也门,大批沙漠蝗虫在交通不便的内陆偏远地区繁殖,致使万人受到影响,同时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又让这一地区雪上加霜。
屈冬玉表示:“我们能够也必须保护脆弱的百姓,让他们免遭冲突、极端天气、沙漠蝗灾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危机的影响,避免当地的粮食安全状况进一步恶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加倍努力,不仅要集中力量遏制蝗灾,更要对农民和牧民给予生计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由于气候条件依旧有利于蝗虫繁殖,遏制蝗灾还需更长时间和更大范围的努力。该组织将在未来数周内发布更新的应对行动计划,在原有十国的基础上加入伊朗、巴基斯坦,以及西非萨赫勒地区。其中,伊朗和巴基斯坦已经面临蝗虫大量滋生的严重问题,萨赫勒地区由于可能存在受灾风险,急需加大应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