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应对方案
冷战结束后的20多年时间里,美国*队的海外投送能力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重大挑战,尤其是两次伊拉克战争,美国*事力量都能从容的在敌国周边地区进行大规模集结和部署,作战网络始终保持完整安全,空中和海上交通线也没有受到重大威胁。但是,时至今日,这种宽松环境下的作战行动可能就要成为过去式了。随着先进*事技术的扩散,伊朗等新兴地区大国已经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网络(美国智库认为伊朗采用的是非对称混合型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即将先进技术融合于游击战术,使美国部队无法进驻基地,无法获得海上机动自由),能够阻止美国*队进入近距基地,使美国的传统力量投送模式面临极高的成本。
为应对地区*事大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美国推出空海一体战作战概念。但该构想实际上主要针对西太平洋地区的作战环境和高端冲突,而波斯湾地区独特的地理和地缘战略特征与西太平洋地区差别巨大,因此美国智库也为伊朗量身定做了一套作战概念——由外至内赋能作战概念。
此概念的中心是,把美国的海空等作战力量部署于伊朗大多数反介入系统覆盖范围之外,以稀释伊朗的远程情报、监视、侦察和打击兵力资源,从而使美国*队重新掌握活动自由,并运用远程打击系统发起攻击,压制、削弱和摧毁敌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复合体,重新夺回制空权和制海权,尔后再发动更大规模的战役,最终赢得战争胜利。
由外至内赋能作战概念和空海一体战作战概念所需要的能力之间有很多重复之处。如两个概念都强调致盲和欺骗敌*的指挥控制系统以及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发展新型防空反导系统;发展新型远程监视和打击系列系统;多样化配置和强化前沿基地(即追求能够增加敌*作战规划工作复杂度的前沿态势)等。
外形怪异的X-47B无人机
采用由外至内赋能作战概念的最大优势可能就是能够发挥美国独步天下的远程打击能力优势。将兵力部署于外围(可部署的候选地点包括南欧、高加索地区和黑海地区、中亚、东非、也门索科特拉岛和塞内加尔塞舌尔群岛的现有民用和*用机场),在此优势态势上展开行动,美国部队就能化被动为主动,从多个进攻轴线上对伊朗展开不同宽度和深度的、持续性的攻击行动,这在大幅降低美国部队作战风险的同时却能极大地增加伊朗作战计划的复杂性。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边缘化兵力部署虽然可以使美国部队避免在伊朗发动突然袭击时遭受重大损失,但也使飞机的战斗出动架次大幅降低并更加依赖空中加油。解决的方法是研制新型的大航程、高生存力有人/无人作战飞机,例如类似X-47B这样的无人隐形智能空中作战系统就是反制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绝对王牌。这种飞机不仅能穿透敌方先进一体化综合防空系统投射制导弹药对坚固或机动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还能在极远距离上执行情报、监视、侦察等任务,而且对空中加油依赖很小,堪称美*心目中理想的远程空中监视和打击系统。虽然X-47B已经下马,但美国肯定不会放弃这方面的努力。
在远程物理攻击发起之前,致盲战役很可能已经先期展开。远程电子战(电子战分为电子攻击、电子防护和电子支援。电子攻击包括运用电磁能、定向能或者反辐射武器瓦解、弱化或者摧毁敌人战斗能力)、攻势网络战将使用动能、非动能手段打击弱化敌人的C4ISR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监视),伊朗的预警雷达、海上监视系统和指挥控制设施将被列为重点目标。首轮动能打击将主要依靠部署于远距基地的轰炸机和阿拉伯海的巡航导弹核潜艇。
对于那些难以用远程武器摧毁的C4ISR设施,美国将派遣特种作战部队渗透进伊朗内部,进行直接破坏或为隐形轰炸机标定高价值目标。在电子软杀伤方面,美国目前主要使用空*的EC-H罗盘呼叫电子干扰机和海*的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EC-H电子干扰机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但这种用运输机改装的电子干扰机并不适合在高威胁区域执行航空电子攻击任务;EA-18G舰载电子战飞机性能虽然先进,但在航母进行远距部署时又缺乏足够的续航力和持久性。
因此这两种电子战飞机都不是太理想。美国目前正在研制高能微波定向能武器,这种装备能够安装在飞机或者巡航导弹上,将来一旦投入实战使用,能够产生各种程度的杀伤效果,既能暂时性扰乱计算机等电子系统,也能物理性烧毁这些系统,使敌方无法运用电磁频谱作战。一旦伊朗的C4ISR网络和防空系统受到削弱,美*大量非隐形作战飞机就能设施更大规模的空中打击任务。伊朗C4ISR架构领域的情况在和平时期就必须定期进行标绘,以便未来在对这些关键领域中的关键节点实施攻击时,尽量缩短准备时间。在所有作战领域中,情报准备可能先于战役开始数年之前就已经进行了。
EC-H电子战机
由于弹道导弹极难防御,特别是当敌人进行导弹齐射攻击时就更是如此,因此对抗弹道导弹最好的方法是在其发射之前就将其摧毁。这方面可供选择的武器装备主要有隐形轰炸机、隐形无人机、远程巡航导弹以及航空电子攻击能力等。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射程达公里的陆*战术导弹系统也可执行反导弹进攻作战任务。但是,打击机动导弹车这类时间敏感目标最困难的是需要及时的、精确的目标信息,而这正是当前美国*队所不具备的能力。因此美国必须加紧研制高持久性、渗透性的有人/无人隐形航空侦察平台,以补上这个关键的短板。在被动防御方面,美国已经装备了多种型号的反导导弹系统,其中适合战区反导的有陆*的爱国者3导弹、末段高空区域反导导弹(THAAD,音译为萨德)和海*的标准-3海基中段反导导弹。
但是这些反导导弹的最大缺点是造价都非常昂贵,爱国者3导弹单枚需要万美元、THAAD导弹为万美元、标准-3导弹约万美元。这些造价都远远超过伊朗装备的性能较为落后的中短程弹道导弹的价格,而且一枚弹道导弹目标一般还需要使用两枚拦截弹进行打击。可见弹道导弹的攻防战是典型的消耗战。在这场较量中数量是关键,谁的导弹数量多,谁就可能最后胜出。伊朗在战争中很可能会先期发射大量性能落后、造价便宜的弹道导弹,以消耗美国*队昂贵且数量有限的拦截弹,从而为后续先进导弹的准确攻击创造条件。
美国对此的应对方案是研制新型定向能(如电子固态激光)导弹防御武器。相比动辄几百万美元以上的拦截弹,定向能武器的发射成本近乎为零,没有消耗品,这将使这场激烈的攻防较量向有利于防御方的方向转变。在源头和末段之间,实际上还有一种很高效的弹道导弹拦截方式——摧毁处于助推段和上升阶段的弹道导弹。这一飞行阶段的弹道导弹弹头和突防装置都还没有释放出来,弹体内装满燃料,红外信号特征明显,速度也很低,因此是导弹最脆弱的时候。为打击这种目标,智库报告建议美国应该研制专门的空射拦截弹,这种导弹可以通过现役的AIM-中距空对空导弹或末段高空区域反导导弹改进而来,装配在高生存力的有人/无人战斗航空系统上,渗透进高威胁区域,猎杀助推段和上升阶段弹道导弹目标。
在伊朗的反介入作战能力被严重削弱后,美国空*的战术飞机和海*的航母舰队将设法前推部署到近距基地和相关海域,以重新建立局部空中和海上优势。美国的海空力量将在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地区压制、摧毁伊朗的导弹攻击快艇、岸舰导弹部队以及制导火箭、炮弹、迫击炮弹和导弹部队以及相关设施(特别是阿巴斯港的大型空*基地、指挥机关和港口设施),使伊朗*队无法协同开展海上封锁作战,尔后美*以反水雷作战重新打开海峡入口并建立海上交通线。在伊朗的区域拒止能力被充分削弱和压制后,美国的海*陆战队远征分队、陆*空降兵分队和空中突击部队也将前进部署到相关近距基地。在可行的情况下,这些部队就可以夺取并控制由中央司令部所选择的两栖登陆点。随后,美国地面部队将利用这些安全的滩头阵地作为跳板,展开更大规模的作战行动,最终赢得战争胜利。
美国智库眼中的伊朗*事威胁及应对方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