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一样的女人有着茶一样清新悠远的美,优雅,脱俗,需要细细品味。
一些女孩像红茶,如正山小种般深邃悠远,如大红袍般浓香纯冽。她们是需要慢慢品味的。在外表上,她们用苦涩的伪装装饰着自己的内心,只有知道珍惜和体会的人才能触到她们的心灵,才能体会那份苦涩后面的清香气息和悠远的意境,如茶般的女人要如茶般地品味,慢慢体会,慢慢感觉,她们是那么的诗意和深远。
有些女人却像绿茶,清香淡雅,犹如龙井一样清高鲜爽,犹如碧螺春一样清心爽口。绿茶是要用翡翠和玉杯才能泡出味道的,而且水温不可过热,茶性本属高雅脱俗,所以绿茶女孩喜欢清新的空气,轻松的心情。和她们在一起,让人觉得清甜,让人觉得心旷神怡,可观、可品不可亵玩。
红茶与绿茶天然两种风情。红茶醇厚浓酽,茶味婉约古典,类似于玛丽莲梦露之与奥黛丽赫本。
极品红茶与绿茶,采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菁华,经特殊工艺,精心制作而成,其独到的品味,往往无可复制。如同女人的风华绝代,必经百年几世的修炼,方能孕育出容颜绝色、气质绝佳、才情绝艳的倾国倾城。
然而,极品终究稀缺,不是大众所能安享。凡心所向,无非是要从寻常里见出优异,于平庸里品出脱俗来,并不虚妄。优质的红茶与绿茶,必都是苦中透出无法言喻的香;再风格迥异的女人,一样是风华背后各自玲珑的女儿心。
苏葵,这个习惯在旅途中聆听思考,在红茶里阅读煮字的女人,游列国、逛名城、看电影、听音乐、品红茶、读好书、写美文,有丰裕的家庭背景和相当的社会地位,四十岁的女人,以三十岁的容颜体态,穿行在风情各异的欧洲名城,弥散一路醉人的东方情韵,我闻如是,如是我闻地,挥洒着二十岁心境才有的明朗与缤纷。
这个几乎泡在红茶里的女人,从她身上品不出红茶的一丝苦,她就是一杯甜润的金骏眉,幸福已由内而外地浸润,纵然《红茶凉了》,醇厚甜香的滋味里,依然回环往复地生出深厚积淀下的绵密芬芳、贵族气息里的温柔谦恭来。
平凡众生,资色平平,天赋平平,银子平平,地位平平,一切都淡淡的,自然成不了浑厚圆润的红茶气象。
安意如,这个二十有余,如晨露般的小女子,以人生四十也未必能有的深刻与敏锐,从容解读了三百多年前纳兰容若的深情幽婉和落拓不羁。原以为不过是些女儿家的风花雪月,读过之后才发现,竟是一杯上好的绿茶。《当时只道是寻常》写得意境开阔,大气开合,笔触汪洋恣肆,又不乏沉静恬柔,愈品愈觉不寻常。
原来,一杯好茶的厚味,竟可以如此丰盈地在舌尖舞蹈,于唇间缭绕,再从腹腔生出一缕香来,芬芳馥郁、久久不散。
未得先天的眷顾,不敢以慧质天生自居;缺乏后天的优越,更不敢裹足不前。惟努力地向上,得些干净的阳光和雨露,让后天的生长采撷日月灵光。匍匐下去,让心谦卑地接受煎熬、经历磨难,在命运不断的翻炒、揉搓、烘烤下,苦心志、劳筋骨、乏体肤、九死一生。然后,沸水中沉潜,经最后的猛烈冲激,生命,终于展开痛苦蜷缩的躯体,得以舒眉展颜、吐露芳华。
这九九八十一难后的终成正果,或许,正是一杯好茶的制作所必经吧。少了,火候未到.味必单薄,经不起品,就像少年未经世事,乏味肤浅,一眼洞穿,失之厚重;过了,又嫌老,败了真昧,如同打击过度的心灵,伤痕累累,暮气苍茫,又失之灵动。
赶路的人,心在终点,记不得历历所经。唯菩萨高居云端,清晰地数着九九八十一,于功德圆满的瞬间,柳枝轻点,所有的辛劳和苦难,都在沸腾的汁液里,化作了暖心的一缕香。
还说什么呢?只管赶路,只管受苦,至于成红茶还是成绿茶,点化后的结晶,自有温度的锤炼,更有玲珑的本性。
作者:宋秋丽,美时光女子学堂特约撰稿人。90后天秤座女生,爱写作,爱旅行,爱美食。
本文属交大美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