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三天,读完安意如的《思无邪》。
从起初的晦涩到最终的惊艳,这本书带给我很多收获: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在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
诗经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开篇是耳熟能详的《关雎》:关关之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淑女,代表了中国人传统的爱情品味。河洲,雎鸠,则象征着世人迷恋的飘杳朦胧的情感意境。不止是爱情,东方人整体行为都倾向于含蓄。
小女子安意如在这一篇里引用了金庸老先生笔下的“好逑汤”,让近期控制体重的我,口舌生津,馋到极致。古人有云:食色性也。倾慕一个人,看着他就有亲吻的念头,进而渐渐想把他吃下去,不得与别人分享。
有段时间,总喜欢咬先生胳膊和手,却不知道为什么。他反抗我:你属狗的吗?我坏笑:牙根儿痒,就想咬。
如此一想,我懂了。
喜欢的第二篇是《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南方女子总容易让人联想到柳腰摆裙袂荡,容颜娇媚,声音婉转。遗憾,身为北方女子的我,虽喜欢干净清爽,却没有南方女子骨子里的精细。
犹记起多年前,出差到上海,乘坐出租车闲聊。阿拉上海师傅言语滔滔,问我是不是东北姑娘。我答不是。师傅紧跟着说:不是东北,也得是山东,看你长得如此魁梧…一时间,我竟无言以对。体重过百仅几斤有余,便被如此形容,上海姑娘们该得是多么轻盈灵秀?
再来说回这首诗,其中并无一字提及南方女子的容颜相貌,举止言行也无,对她的描述宽泛地如氤氲的雾气,却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实属可见而不可求。这可能是最古老的单相思诗了。彼时,男子的一往情深并没有打动他的意中人,却在千年后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生留点遗憾也不见得是坏事。
第三篇是《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这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诗。此诗有两解:一为妇人所做,身为正室却不受宠,忧愤而作此诗;二为男子所做,心有抱负却不得君上重用,怀才不遇所做。我则倾向于男子之解,脱离了男欢女爱的小范畴,着眼更大的天下。不再是西子捧心般的纤弱,而是有一种坦荡的胸怀。
女子一解也讲得通:不随意翻转,不屈服于人。
联想到《*原》。悲惨女主田小娥出场时为举人老爷的小妾,却处处受大老婆的欺辱。举人老爷在她房中过夜的时间都得由大老婆来规定,正室悍妇形象跃然而出,却没有过多反感。认同安意如的观点:做正房夫人,就要做得漂亮,丈夫应如手中风筝,飞得再远,也收得回来,眼底下个把女人招摇过市也不打紧。关键时刻,你才是丈夫可以承担商议大事之人,他心里的人是你,绝不是别人。
第四篇是《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唯一可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媲美的诗句。甜美而坚定地誓言,我愿意同你一起到老,握住你的手,此生便再也不松开。
多么朴直的表达!
然而,现实残酷。人们总是无端的羡慕“择一人终老”,可世间诱惑比比皆是,谁又能够心思笃定?当初说着非你不可的人,转身就别嫁另娶。
所以,爱你时,真的用了心就好。不奢望主宰命运,凡事尽心而为:曾与你指尖相碰,也好过一无所有。
第五篇是《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看到这首诗,脑海里莫名就想起《胭脂扣》。张国荣和梅艳芳,富家子和风尘女,哀怨的粤曲:胡不归,杜鹃啼…
声声泣血的桃花。
安意如说:生活的艰辛是上天设置的考验。
众生如蝼蚁天天战战兢兢匆匆忙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据说江浙小镇,文化气韵浓厚,方言里就有“式微”一词,在天黑时走在古街小巷,听得一声:式微,回家吃饭咯!婉婉的声调,倚门而立的温柔守候。
人生长行寂寥,赏心悦目却少。
如有人知你辛劳,懂你付出,如何的满心疲惫都可以卸下了。
第六篇是《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古代的男女会在仲春之月,聚集阳光明媚之地,互赠水果或鲜花,类似于现在的速配沙龙和相亲大会。一个女子将自己带的木瓜抛给中意的男子,男子解下身上的佩玉交给女子:两情相悦,终成眷属。
安意如的诗解特别好玩:如果你送男朋友一个剃须刀,他起码要还你一瓶三宅一生。她说,这首诗最最重要的,是能从根本上极大地维护女性的利益。
想起不久前的情人节,先生送我价值千元的指环和耳线,我买一盒费列罗当回礼。他斜眼揶揄:不划算!
作为债主必须理直气壮。《木瓜》里怎么说的: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也就是这点小小意思怎么能够表达我对你的爱呢,只不过是想跟你携手终老的小小表示而已。
故此,强烈提倡现代男士学习古人的觉悟。
熟悉且喜欢的大抵为这六首。
你是心中的光,指引思念的方向:谢上天许我爱得到你。
漂亮的大眼睛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