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半程小学middotldquo
TUhjnbcbe - 2021/3/10 19:17:00
北京皮肤病医院哪最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7.html

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何俊莹

孩提时,正是推着一辆玩具车满世界颠簸的性子。玩具车里放着一本粉色的砖块一样的童话书,里面的插图各式各样——它和玩具车是一样的宝贝。遗憾的是,喜欢它的人不止我一个。邻居家小姨也想看,懵懵懂懂的我,只能看着它在大人手中一递而过。那时候不懂得珍爱,尚不能向妈妈表达什么,也不敢咿咿呀呀地要回来。时间一晃而过,我们村赶上了拆迁,街坊们到处搬家,这本书就在我生命中消失了。我还没来得及听妈妈讲完里面的童话,还没来得及看完里面的插图,甚至没来得及记住它的名字,它就那么消失了。任凭长大后如何打听邻居小姨身处何地,任凭我一次次地穿梭在新华书店里,它就那么消失了。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那个模糊的粉色童话书,心儿就像被割掉一片那样痛彻,欲哭无泪,不知悲从何处起,更不知伤会在何时愈,只恨,当时只道是寻常……

也许正是心心念念着这本书,以后遇见的所有的书——教科书、课外书、哥哥姐姐送的书、甚至捡来的旧书,我都会珍重。

我上小学那一年,赶上了教科书改革。拿着北师大版本的大课本,我还贪恋上一级人教版的小课本,央求妈妈一年又一年地帮我去借邻居家哥哥姐姐的书,然后滋滋有味地品尝小课本里的小故事。

还是因为拆迁,我寄宿在姥姥家。北屋有一角落,表哥在这里放了他用过的各种书,这简直就是一方宝藏!闲来无事的我,最喜欢翻这一堆毫无章法的书了。表哥大我六岁,于是,上小学的我便读了我哥从一年级到初高中的文字。从漫画《乌龙院》到武侠《射雕英雄传》,从《当代小学生》到《珍贵的尘土》,从简单的看图写话到晦涩的类文阅读,从对联故事到谜语大全……有时候捧着一本被老鼠啃掉一角的书,还要脑补一下被咬掉的文字是什么;有时候遇见看不懂或者不感兴趣的地方也会跳过去;有时候端着一本书蹲在阳光下会忘记吃饭,有时候哥哥抱着一箱子回来我会兴奋上好几天……我常期待,常憧憬,等我以后上学,也会发这些书的吧!

初中时代,与我相伴的是那些正流行的字眼,诸如郭敬明的《小时代》《悲伤逆流成河》《夏至未至》,韩寒的《后会无期》,以及小众派的《夏有乔木雅望天堂》,漫客绘,少年版《意林》……伴随着内心蠢蠢欲动的小叛逆,我也曾放学飞奔回家就看书,直到凌晨一过,花半小时糊弄一下作业。多少次疯狂,多少天真……

某个暑假,我去回收站卖废纸,蓦然,看到一本《小小说》被仍在地上,捡起来便读。老板莞尔一笑,指着另一角的一摞书问我要不要。那是半米高的《小小说》杂志,无一重复,每本上面都写着隽秀的字体“李爱玲”,我心底是欢呼雀跃的,不管李爱玲因为什么原因以废纸的价格卖掉了这摞书,都是我的幸运!这一摞书又好看又便宜,是我这一生买的最超值的书。

高中时期,便收敛了很多,每日除了在阅览室阅读半小时外,就只有语文老师孙运春敲打出来的一本《感受大家》了……话又说回来,大家真不是盖的,一本《感受大家》,足以支撑一整个高中时期。

一上大学便自由了很多,每每专程绕路去临大附中对过的小书店去买便宜的高仿图书,穿梭在小书店里,那幸福感比在新华书店和万阅城还高呢。幸福感膨胀过头,便会飘飘然地买书如山倒。大冰的《乖,摸摸头》一系列,《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把时间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什么畅销便买什么;安意如的《陌上花开》一系列,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一系列,什么古典买什么……纵然买书如山倒,奈何看书如抽丝,于是,在校园角亭,在阶梯教室,在图书馆的自习室,甚至在午后的餐厅,都留下我读书的身影,孑然一身踽踽独行,细细品味书中的富足与美妙。

直到大三,才开始读专业书籍,诸如《爱的教育》《梦的解析》《心理学与生活》,一知半解之中,慢慢感受到灵*深处有成长。

如今工作了,跟随叙事者读写团队、拾光读写坊读写团队,也读了几本书。这其中《做不一样的教育》《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人间有味》,让我每每有醍醐灌顶、沁人心脾之感。

回想这一路走来,懵懵懂懂,踉踉跄跄,有太多心酸,也有太多欣喜,竟一时无法从笔端流出。顿首,万千思绪从中来,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幸得这些书,把我一个蓬门丫头滋养得不再瘦骨如柴。心念旧恩,暗自勉励,明明如月,不可断绝。

1

1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半程小学middot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