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时代满满洋溢着的都是鱼玄机、李清照、柳如是、李冶、蔡文姬等人的诗词歌赋。我既欣赏他们的才子佳人、花前月下,又怜惜他们红颜薄命、终是孤零一身。
我为他们心疼,为他们难过,却徒劳无功。多想一梦醒来就来到他们身边与他们促膝长谈。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许多人中,我最爱乃是容若。我忘不了他的白衣胜雪,脑海中闪现着他的风华绝代。仿佛我们是认识很久很久的朋友。他微笑着自泛*的古卷中向我幽然走来,眸光清明透彻,只是眉间锁着一抹哀愁。
我禁不住问道:“容若,你为何事忧愁?”
他纯净的笑容挤出一丝苦涩。
他不语,我不言。我想,我大概是知道他的。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
细细想来,容若的出身是极好的,但也是极其苦楚的。他的生母爱新觉罗氏乃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兄)的第五女,康熙皇帝姑姑,一品诰命夫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纳兰的曾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极生母(康熙亲祖父)。
如果你问,这样的出身他还苦什么?那我只能对你说:你不懂他。
纳兰容若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作为当朝重臣纳兰明珠的长子,本来注定荣华富贵,繁花著锦。作为皇帝身边的,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淡泊名利,在内心深处厌恶官场的庸俗虚伪,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纳兰一生虽懂骑射好读书,却并不能在一等侍卫的御前职位上挥洒满腔热情。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
可惜我的容若你只在人间驻留了三十年,仅仅三十年,便匆匆离去。似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华光璀璨,还来不及许愿便转瞬即逝,只留给后人无尽唏嘘。
熟悉容若的人都知道,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类似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等等。
就连才女安意如都专门为容若写了一本书来解读他的的作品,书中对古典情怀的现代阐释,沉吟至今的情爱绝唱令人感伤。华贵的悲哀,优美的感伤。细读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放的的风骨,优伤才是内敛的精*。
清代才子纳兰性德应该被誉为“清初第一词家”,其人品与词品都与南唐李煜有着惊人的相似。他的为人善良感性,堪称痴情男人楷模;他的《饮水词》曾掀起“家家争唱”的场面,词风清丽婉约,格高韵远,被郑振铎奉为“缠绵清婉,为当代冠”。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为什么说他痛苦,他苦在哪里?痛在哪里?我想应该是爱情。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爱情应该是容若一生的痛。少年时恋上清丽婉约的表妹,他本人以为两个人可以相守至死。然而世事弄人,表妹被选入宫中成为嫔妃。少年的恋恋之心被碾碎在压抑的皇权之下。即便这人是自己的表亲,但这并非是寻常人家,在帝王家向来都是先君臣、后兄弟。
无奈之下,他只得顺从明珠之意娶了卢氏为妻。卢氏同样是一个美丽贤淑的女子。她歆慕他的才华,理解他的苦楚,亦感到他心中与另一个人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做了容若之妻本是幸运的,可是,她只是沉默,想用她的缱绻柔情温暖他的心。他安然沉浸在他的旧爱中,却一直坚信,心中所爱,仍是那个年华初上,对他莞尔微笑的表妹。直至康熙十六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他才恍惚明白,他的心早已给了她。可惜,一切都已来不及。容若的一生沉溺在遗憾中,却错过两个最爱的女人。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君本天上多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他是浊世翩翩佳公子,舍得下荣华富贵,却抛不开纠缠错结的万千情丝。亡妻的一颦一笑,一缕香*,都让他柔肠寸断,落泪如雨,*梦相依。手中的一杯淡酒,心头的几度思量,无人懂,无人知。他本应是天上高洁如玉的白云,潇洒飘逸,怎知生性情痴,错落红尘。于是注定了一世的孤独,一世的情伤。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容若,胸纳幽兰,神容略若。
作者简介:小妮宝丽,大学生艺术在线编辑。
本文系大学生艺术在线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容若介绍来源于百度百科),如有转载请标明来源。如果您有好的文章,记得发送至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