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沉思
文/郭方正
公元年炎暑忙天,即6月2日傍晚割了二亩麦子,没来得及晾晒,6月3日就下雨了,从滴雨星,忽大忽小,演变到小雨,淅淅沥沥到晚上。
听着窗外绵绵碎雨,浑身酸痛,才一个回合,也没干多少事,就累爬下了,可见平时锻炼太少,身体没演习下,禁不住突然吃猛劲,况且收割机割麦子,活路简单了许多,出身农家的孩子,不应该如此脆弱,真叫人有所思,有所想。
雨声细细柔柔,不像夏雨的迅猛快捷,如程咬金的三板斧,煞时可爱。疼痛一阵一阵,我正读着安意如的《陌上花开》散文章节,心里有一只猛虎在细嗅蔷薇,为何一个奇女,八零后美女作家,把古诗在历史中的演化评讲的那么生动活泼,就像她亲身经历的过往。把古诗的小放置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有血有肉,情文并茂,还原作品的真实性,跟智者为伍,和智者对话,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四周静寂,能听见滴哒滴哒雨声和鸣,我是一个喜欢文字的男人,有着女性的感性和敏感,谁的文字能不知不觉让你心灵贴进,并且跟着作者的文字迂回深入,像啄木鸟本能觅食,更像牛自然的反刍,那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心灵旅行,如沿途的美景触动你遐想意境,如溪水潺潺,山岚流云,峰回路转。其实最形象如月牙儿,由西山到东山顶上,由上弦到下弦,你都会沉思迷醉,月下当歌,如大多数喜欢文字的人都要得那种感觉,而良久回不到现实。
安意如的,白落梅的文字就是这种感觉,它是空灵的,感性的,现代的,接地气的美,是有雨的意境的,是小众文艺人最爱读的,没有年龄隔代。不像琼瑶阿姨文笔的浅白和红尘烟火味太浓,不像三毛撒哈拉沙漠的自由洒脱小性子太倔,不像于丹美文随笔的洋洋洒洒学者气质,不像安妮宝贝的慵懒自适小说韵味,更不像池莉的老辣独到武汉大女人,不像王安忆的絮絮叨叨闲说玄宗小女人。
窗外的雨声已听不见了,我仍在陌上花开的意境中,小小年纪,这么深的文学史学功底,我宁愿相信自己对文学的依赖性,谁文章读起来顺畅,谁文章读的引人入胜,谁文章读的望梅止渴,谁文章读的废寢忘食,我就喜欢它的才情,虽有坊上传言说她文章成名时涉嫌剽窃,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只相信她的文字带给我的感觉,只看她匠心独运的才华,这主要从她已出版的作品如《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陌上花开缓缓归》,《陌上花开》,《惜春纪》,《观音》,《美人何处》都一一拜读过,身边也有4本她的原著,最喜欢的还是《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本散文集。
外面似乎起风了,断断续续又滴哒起来,里院的屋外只有玫瑰,几杆小竹子,小草和疏菜幼苗,听不到层次感。我能想像后院杏树,槐树,梧桐树,核桃树叶的摇摆,伴随着风声雨声的合鸣声,时远时近,节奏感进入耳膜,暂时分化了我的沉思,听见母亲喊:“不要看书熬夜了,老早休息。”我应付了一声,却没有一点睡意。
正读着安老师评隋炀帝杨广的诗《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乍一看,这首诗用词精妙,意境高雅,静水深流,有种禅境。这首诗出自暴君之手,让人看到了杨广人生的另一面,诗写的好灵慧,水波激荡,星月交辉,忘记了他身为帝王的残酷。这首诗完全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相抗衡。
雨声越来越大,合上书,我打开门,借着室内的灯光,看漆黑的夜空,房檐的水溅了我一身,有点冷,我缩了一下头,闪身进了屋,准备休息,听着雨声入睡好有意境呀,但愿今晚能做个好梦,可持续的屋檐水你根本无法睡觉。
雨声从此连绵无休,一直下到了天明还未停下来,6月4日还在下着,接着读书,难得忙天的雨趣,正符合慢节奏的懒人哟。
作者简介:郭方正,扶风杜城阁老人,笔名战士,喜爱文学,以文写心。
投稿
投稿请发到admin
ffb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