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科学家遭暗杀已经过去一周,美伊关系、以伊关系持续被推上风口浪尖。有美媒称,美国和以色列政府已经开始考虑对伊朗动武,是否会“点燃战争导火索”?
美媒:特朗普让官员打压伊朗
有伊朗政府前高级官员对美国《纽约时报》表示,从现在开始到明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离任这段时间,将是伊朗面临的“最危险时刻”。
据美媒报道,多名美国官员透露,特朗普已经给其高级顾问们开了“绿灯”,全权委托一些强硬的政府官员,特别是美国务卿蓬佩奥,在未来几周内“随心所欲”地对伊朗施加压力或惩罚。
在最近的中东之行中,蓬佩奥会见了以色列、阿联酋和巴林的领导人,讨论这三个国家如何共同对抗伊朗。
而此前,美国国务院宣布批准向阿联酋大量出售f-35战机。外界普遍认为,这项协议是让阿联酋与以色列合作遏制伊朗的一种方式。
报道提到,美国一位高级政府官员说,特朗普在未来几周内的战略很明确:继续使用制裁作为威慑工具,同时向以色列等区域盟友提供情报,他们的共同目标是破坏伊朗政权。
以色列鼓动美国
摧毁伊朗的关键核设施
据美媒报道,以色列国防军最近几周被要求为特朗普在离任前军事打击伊朗做好准备。
有以色列高官透露,美国在发起打击前会通知以方,但以方仍然担心美方给出的提前预警时间不够,因此下令军方提前做好准备。
美国《华盛顿邮报》则披露,由于伊朗大量关键设施已经转入地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近期一直在游说特朗普,鼓动他动用美军的钻地武器摧毁伊朗的离心机等设备。
目前,美军多个型号的炸弹和导弹可以穿透地堡。以b-2战略轰炸机投掷的gbu-57为例,这款巨型钻地炸弹重达14吨,钻地深度可达60米。
美国早已在伊朗周边
屯下重兵
多年来,美国在伊朗周边屯下重兵。
在伊朗东西方向上的两个邻国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分别部署有人和人部队。
不过根据特朗普11月下达的命令,到明年1月中旬,美国在这两个国家的驻军规模都将缩减到人。
在与伊朗隔海相望的海湾国家中,科威特驻扎着约1名美军官兵,巴林、卡塔尔和阿联酋分别部署了人、1人和人的美军部队。此外,美军还在阿曼和沙特各部署了大约数百人。
伊朗周边还有几个大型美军基地。
例如,位于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是美军在整个中东地区空中行动的指挥中心;位于巴林的海军基地则是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司令部所在地,负责指挥所有在中东地区执行任务的美军舰艇。
第五舰队发言人近日证实,此前参加美印日澳四国联合军演的“尼米兹”号航母正返回海湾地区。
专家:目前美对伊动武可能性极小
伊朗核科学家法克里扎德遭暗杀已经过去一周了,下个月又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将领苏莱马尼在伊拉克遇袭一周年的日子。紧张的局势,让美国和以色列都担心起伊朗的报复。
以色列国家安全委员会12月3日在一份声明中建议本国公民,近期避开阿联酋、巴林、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旅行目的地。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2月2日援引美国官员和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美国决定暂时从伊拉克巴格达撤离部分外交人员,临时撤离预计持续到明年1月中旬。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2月3日报道称,数十名美国大使馆和其他外交机构的工作人员将离开伊拉克。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分析认为:在明年1月20日特朗普离任之前,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若美国发动打击,动用各方力量将十分复杂,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外科手术式打击。伊朗是中东的“大块头”,具备反击能力,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基地都在其打击范围之内。美国忌惮伊朗的报复能力,这就使得美伊冲突将旷日持久。
伊朗的报复可能正在路上,但会是什么呢?
伊朗今年遭受了两次重大打击——一次是年头,一次是年尾;打击对象一次是军队高官,一次是核科学家:
1月3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在伊拉克遇袭身亡;11月27日,伊朗核科学家、被视为“伊朗版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法赫里扎德遭遇暗杀。
在技术层面,两次暗杀事件对于伊朗继续维持和加强在整个中东地区的“抵抗轴心”(即以色列所称的“什叶派走廊”,由“圣城旅”负责实施)以及推进核计划等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实质影响。苏莱曼尼的继任者伊斯梅尔·卡尼会继续推进其未尽之业,而新一代伊朗科学家早就在一个比法赫里扎德20多年前启动的项目更先进、更成熟的项目中接受教育、培训和工作。
但对中东局势而言,两员大将的遇害无疑是两颗“震撼弹”。
▲11月30日,伊朗国防部长阿米尔·哈塔米在法赫里扎德的葬礼上发表讲话。(路透社)
关于苏莱曼尼被刺杀一事,美国已经“认领”;而对于暗杀法赫里扎德,尚无人公开承认,那么凶手到底是谁?
伊朗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沙姆哈尼在为这位科学家送葬时说:“敌人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风格以及专业和专门的方式来成功实现其目标。”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称,法赫里扎德的车队遭到了架在一辆尼桑皮卡上的远程(卫星)遥控机枪的攻击。伊朗英语新闻电视台(presstv)报道称,现场的残片显示,以色列武器被用于暗杀伊朗核科学家。
此外,内塔尼亚胡曾在年4月的一场记者会上展示了法赫里扎德的照片,还说“你们记下这个名字”。而这场暗杀过后,这位以色列总理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这周做了很多事,但我不能全说出来。”媒体纷纷解读他的弦外之音。
从伊朗官方和媒体披露的事件过程,大量武器的准备以及转运、高新技术的运用、专业的行动策划以及强大的情报支持等,都一步一步缩小嫌疑人的范围。再加上自年以来以色列“摩萨德”谋杀数位伊朗科学家的“前科”,伊朗认定策划实施这次暗杀行动的就是以色列,并誓言报复。
那么问题来了,伊朗会如何报复呢?
▲这是11月2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附近拍摄的伊朗高级核物理学家法赫里扎德遭遇袭击的现场。(新华社/路透)
直接的大规模军事对抗的可能性显然微乎其微,但是伊朗确实有一战之力。美国《新闻周刊》的评论文章认为,伊朗拥有中东地区规模最大、性能最先进的导弹库以及规模最大的常备军,已具备军事大国地位。
伊朗的导弹洞库令人望而生畏,其导弹射程不仅可以覆盖中东地区的主要美军目标(在苏莱曼尼遇刺后的报复行动中已经有过展示),而且有能力打击欧洲的目标。此外,伊朗数量庞大的各型火炮、无人机以及武装快艇也令其拥有可观的不对称战力。“全球火力”的年全球军力指数年度排行榜将伊朗排在了第14位,高于地区对手以色列(第17位)和沙特阿拉伯(第25位)。
暗杀事件发生后,美国“尼米兹”号航母正在返回海湾地区,似乎是在为最悲观的情况做准备。以色列和沙特当然乐见伊朗头破血流,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极力避免其城市和油库成为导弹直接攻击目标的惨重后果。
此外伊朗在“假手他人”进行报复上也有很多选项。在黎巴嫩、伊拉克、叙利亚和也门等地,伊朗拥有众多实力不俗的民兵组织盟友。伊朗与这些盟友共同构成了以色列一直心心念念的所谓“什叶派走廊”。利用导弹以及无人机武装这些盟友,将成为伊朗“远征战略”的关键。
▲资料图片:年2月3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拍,一名男子参观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陈列导弹。(新华社/美联)
而最可能、对于以色列来说最具长远隐忧的报复手段是在伊朗核开发上——比如伊朗趁机展开规模更大的铀浓缩活动、安装功能更完善的离心机并建立额外的铀储备等。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经指示伊朗科学家“继续法赫里扎德烈士在其活跃的所有领域的科技活动”。
伊朗在思忖报复手段的同时,也在考虑避免落入圈套。
据美联社报道,在暗杀事件发生之前,伊朗派出一位将军赴巴格达,告诫在中东地区的所有盟友,特朗普政府的任期只剩几周,不要给特朗普留下发动军事打击的口实。11月中旬,《纽约时报》报道说,特朗普在与顾问会晤时曾提出对伊朗发动军事袭击的可能性。
伊朗曾寄望拜登的当选可以有助打破核问题僵局并摆脱孤立处境。如今的暗杀事件令拜登恢复与伊朗对话的计划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如果伊朗人实施直接的军事报复,令特朗普有借口在明年1月离任前进行回击,拜登接手的将不仅仅是一份外交文件的“残骸”,麻烦将大得多。
美国国务院前核不扩散事务官员马克·菲茨帕特里克在推特上写道:“暗杀法赫里扎德的目的不是阻碍伊朗发展战争潜力,而是阻碍外交。”而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评论更为直白,暗杀核科学家是以色列的策略,目的是迫使可能当选的美国总统放弃外交,选择军事行动来应对伊朗核野心。
伊朗的对手正在强迫其在报复的欲望与摆脱孤立处境的务实意向之间作出抉择。当然伊朗民间强大的呼吁强力报复的舆论压力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政府无论如何也要给国民一个交代。伊朗的反应将决定这一事态的最终走向,其报复手段可能正在路上。
来源:cctv-7《正午国防军事》、cctv-4《今日亚洲》、参考消息网
栏目主编:张武
本文作者:央视军事参考消息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