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立足亚欧枢纽,东进中亚,南下中东,土耳其
TUhjnbcbe - 2025/4/19 22:23:00

近期看到一则报道,土耳其希望在今年11月份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第八次峰会上,将突厥议会升级为“突厥联盟”,这引起俄罗斯的高度警觉。

详细查了一下这个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该组织在年由土耳其发起,联合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国共同成立,后来又吸纳了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加入。

该组织从爱琴海跨越里海,将土耳其与中亚四国联系在一起,是土耳其施展地缘影响力,以成为世界一极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年由土耳其发起,联合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国共同成立的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

这也是为何土耳其去年力挺阿塞拜疆、大举介入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纳卡战争,今年在美国撤军阿富汗后又突然在插手搅局的根本原因。

但要复兴昔日奥斯曼帝国的荣光,着力点就需要多面开花。

对土耳其而言,其施展地缘政治影响力的着力点有三处。

其一是地处亚欧大陆枢纽位置的地缘优势,其二便是突厥人身份自带的突厥语族光环,进而衍生的突厥主义;其三还有披在身上的伊斯兰教这张大皮。

土耳其地处亚欧大陆枢纽位置的地缘优势,使其获得各大国的拉拢。

亚欧大陆枢纽位置这很好理解,也正是得益于这个地缘优势,土耳其才得以拿中东动乱产生的难民胁迫欧盟,借北约东扩围堵毛熊的前沿战略地位,扰乱鹰酱在叙利亚的布局,更凭借毛熊黑海舰队唯一出海口而获得俄的积极拉拢,击落毛熊苏-24战机却未受到严惩,还凭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的地位得到中国青睐。

这就是同样得罪五常却早已坟头草比人高了的“卡大佐”,所在的利比亚所不具备的地缘优势。

突厥汗国是六世纪中叶崛起于中国漠北的部落联盟国家,曾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等朝造成很大威胁至于清楚土耳其在泛突厥浪潮中的作用与影响,我们就得先了解土耳其与突厥人之间的渊源。

提起突厥,很多人会想到曾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称霸蒙古草原和中亚草原的突厥汗国,后来在年因隋文帝分化离间,突厥汗国分裂为东突厥与西突厥,之后分别于公元年和年为唐所灭,其中东突厥诸部一部分在战争中消亡,一部分西迁西域融入回鹘(维吾尔族祖先)。

年因隋分化离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并分别于年与年亡于唐。

共立国年。

而西突厥灭亡后,其所属的突骑施、乌古斯、葛逻禄、钦察、卡拉吉、样磨、处月等部落成为大唐帝国羁縻制度下的后备军事力量,多次充当唐帝国扩张的仆从军,活跃在中亚,其中突骑施曾阻止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扩张,而葛逻禄在唐末与回鹘在西域建立喀拉汗王朝。

注:“羁縻制度”即是历代中原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以夷制夷,因其俗以为治的民族政策。

自从塞尔柱帝国称霸中亚西亚后,统治中心便从中亚转移到了西亚,首都为巴格达。

至于活跃在中亚的突厥人为何到了小亚细亚半岛,这主要是由于阿拉伯帝国兴起后,也学大唐征用突厥人为兵,却东施效颦,结果被突厥人反客为主,先是突厥伽色尼王朝取代了波斯的萨曼王朝,后又被原属突厥乌古斯部落的塞尔柱帝国取代,帝国极盛时占有伊朗高原、两河地区、高加索、小亚细亚大部及包括叙利亚在内的新月沃地,由此突厥人的活跃重心从中亚转到了西亚。

蒙古帝国疆域最大时达万平方公里,是国际史学界承认的仅次于大英帝国的人类史上第二大帝国。

到11世纪初,塞尔柱帝国由于王室皇族争位开始解体,最终到年,塞尔柱最后一个罗姆苏丹国被蒙古大军灭亡。

13世纪也成了“蒙古人世纪”,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是为元朝与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伊利汗国的联合体,疆域最大时达万平方公里,是吉尼斯世界纪录等官方机构和国际史学界承认的仅次于大英帝国的人类史上第二大帝国。

奥斯曼帝国扩张及缩水示意图但到14世纪,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日渐衰微,此时游牧在小亚细亚的突厥部落奥斯曼人开始崛起,最终经过历代扩张,尤其是向西方的邻国拜占庭夺取土地,奥斯曼土耳其成为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再后来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缩水成今天的土耳其就无需赘言了。

当前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族群,在全球约有1.82亿人。

综上我们会发现,突厥人曾长期统治中亚地区,受阿拉伯人和蒙古人崛起才逐渐转向西亚发展。

所以现在的中亚,不管是土库曼人、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还是鞑靼人(塔塔尔人)、雅库特人、吉尔吉斯人(柯尔克孜人)、撒拉尔人(撒拉人)、阿塞拜疆人、巴什基尔人、楚瓦什人、图瓦人、阿尔泰人都是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族群,在全球约有1.82亿人,而在西亚突厥人中的代表便是土耳其人。

全球约有1.82亿人使用突厥语族,而在西亚突厥人中的代表便是土耳其人。

所以当土耳其在泛突厥主义浪潮兴起时,就主张所有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联成一体,组成一个大突厥斯坦,却完全不顾这些民族生活于不同且分散的区域。

这也是年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爆发冲突后,土耳其全力援助阿塞拜疆的重要原因。

当然还有被联合国定为恐怖组织的东突组织,也是该思潮影响下诞生。

中东什叶派与逊尼派分布图当然除了突厥语族文化的加持,土耳其身上还披着一张伊斯兰教的外衣。

由于突厥人曾被阿拉伯帝国统治,所以突厥人就改信了伊斯兰教,而且属于逊尼派。

而同样被阿拉伯帝国征服的波斯人为了文化上不被同化,固执地选择了属于少数派的什叶派。

所以利用自己伊斯兰逊尼派的身份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便是土耳其进行地缘政治的另外一个方向,这也是土耳其挟欧用美,东渗中亚,南下中东战略的重要一环。

纵观整个当下的中东,唯一能阻碍土耳其成为伊斯兰世界领导者的只有伊朗。

“骚操作”的背后隐藏着土耳其的地缘布局明白了这些,自然也就能清楚土耳其当前的“骚操作”,在看似滑稽无脑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地缘布局。

要知道在中东,埃及由于经历四次中东战争的摧残,以及“阿拉伯之春”的内耗,早已不复当年阿拉伯世界领导者的实力;而有能力接任领导者的伊拉克在经历两伊战争、两次海湾战争后已被打残,现在内部还是一片乱局;而沙特由于自身君主制等原因外强中干,干涉也门冲突,纵然拥有诸多先进武器却始终难胜胡塞武装;至于伊朗,由于信奉什叶派,与沙特等逊尼派国家关系一直紧张,亦难以领导中东伊斯兰世界,所以在旗鼓相当的乱局中,土耳其自然希望自己能够从中渔利。

伊斯兰什叶派之弧示意图这也是当叙利亚内战爆发时,土耳其迅速以打击叙北部库尔德武装为由参与进来的根本原因。

叙利亚虽然是逊尼派人口占主体,但掌权的却是什叶派的阿萨德家族,背后站着的是正是希望打通什叶派之弧的伊朗和转移北约在东欧扩张压力的毛熊。

一旦什叶派之弧被打通,土耳其作为逊尼派就会与阿拉伯半岛的逊尼派国家隔离。

所以土耳其不惜越界出兵叙利亚,更在年击落毛熊的苏-24战机。

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二战后西方军事阵营的战略同盟,截止年北约已拥有30个成员国。

不仅为了阻断伊朗的战略企图,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还为了能够拉北约下场,因为土耳其属于北约成员国,按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条例,一旦土耳其遭到毛熊武力报复,那么以欧美国家为主体的北约就不得不下场与毛熊直接交锋。

如此毛熊就有被击溃,甚至解体的可能,一旦毛熊实力再次遭到削弱,那么对中亚的控制能力势必受挫,土耳其再以文化相同(突厥语族)扩大在中亚国家的影响力,配合在中东的经略,甚至可能突围成为世界一极。

年7月15日晚间,土耳其武装部队总参谋部部分军官企图发动军事政变,颠覆埃尔多安政权。

只是更滑稽的是,当西方国家明白土耳其拉北约下水的企图后,深知其会打乱自己用代理人拖垮毛熊的战略,于是便有了一年后的土耳其政变。

只是意外的是,预先通知埃尔多安,帮其躲过政变危机的恰恰是土耳其几百年的死敌毛熊。

于是便有了后续土俄言和,与伊朗关系转好联合对付库尔德人等一系列举动。

但这并不是土耳其实现大国地位的最高国家战略,只是面对欧盟自年以来一直发“入盟”好人卡,以及美国策划土政变的权宜之计。

“苏丹”埃尔多安在会见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时,出动了16位自认为是土耳其人祖先的“帝国武士”。

如今,梦想重现奥斯曼帝国荣耀的土耳其已经选择了它自己的道路,未来,已没有回头路可走。

上期回顾:“熊口夺食”黑瞎子岛,历时40余年谈判中国终于收回一半俄占领土备注:本文仅为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转发。

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1
查看完整版本: 立足亚欧枢纽,东进中亚,南下中东,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