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宋王朝是华夏文明史上文教最昌盛、经济最发达的时期,不过和开疆拓土、威震四夷的汉唐盛世相比,赵宋一朝又是历代中原王朝中对外交往最为弱势的一个。对外战事屡战屡败:北方燕云汉家故地被契丹牢牢占据;南方丢掉了汉家经营千年的越南北部地区;西部的党项人崛起使陕北成为前线、连关中平原也受到威胁。在这种局面下,汴梁的赵官家对能够给他长脸的外藩朝贡使节都非常重视,礼遇有加。
北宋时期,有一个前代从未来朝的层檀国曾三次派使节来到汴梁,这些来自远方异域国度的贡使让当时秉政的宋神宗深受鼓舞,认为这是自己变法进取事业将会取得成功的一大祥瑞,用盛大的典礼欢迎他们的到来。这个神秘的层檀国在历代史籍上都没有记载,而到了宋以后的元明时期,中国对外交往更为频繁的时候,这个国家却在史册上彻底消失了,那么它到底位于什么地方呢?又为何湮没无闻呢?
本来这样一个小国在历史上昙花一现,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多大重视,但自美国学者夏德和柔克义将层檀国与后世常见于史籍的层拔国联系起来,认为它是东非沿岸的某个小国以后,有关它的争论日渐成为了热点。层拔位于今日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郑和下西洋时曾经到过这里,它的地理位置是很清晰的,如果证明层拔和层檀本是一国,这意味着早在比明初早得多的北宋时期,东非就有国家与中原王朝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这是中外交通史研究上的一个大突破。
不过质疑这个说法的人也不少,关键证据有两个:一是宋朝官方文书中对层檀国的记录没有提到他们的使节是黑人,这在种族特征与中国人区别如此大的情况下有点不正常,表明层檀国来使的外貌与宋人常见的胡商区别不大;其二是层檀国带来的贡品看不出多少东非特产的痕迹,而是当时阿拉伯商人常常用来贸易的苏合香、没药、玻璃、珍珠、葡萄酒之类东西。
根据这些证据,部分学者推测这应该是阿拉伯半岛上的某个城邦国家,根据其史书对其位置和来华航行日程推断很可能位于今天的也门境内。那里当时生活着的是赛义德人,赛义德和层檀读音比较相近,宋人因此以族名来命名这个国家。当时包括也门在内的阿拉伯半岛上,分布着非常多城邦国家,他们旋起旋灭,他们的历史混乱得连当代阿拉伯史学专家也理不清楚。而到了中国的南宋时期,也门地区整个陷入了战乱之中,这也可以解释到了元明以后这个层檀国消失不见的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提出层檀是臣服于黑衣大食苏丹的某个中亚邦国,不过这种说法很难解释它为何总从海路而来,与历史记载差距较大。总体来说,人们还是倾向于层檀即使不是层拔,也有可能是东非海岸的另外一个小国,他们的统治者有可能是阿拉伯人,甚至就是阿拉伯移民在东非所建,他们来宋朝的目的主要是以朝贡的名义进行贸易,毕竟当时的大宋是世界范围内物产最为丰富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