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英国新任首相利兹·特拉斯或许是最焦头烂额的国家领导人之一:首相的宝座还没有坐热,7日一场席卷全英国的罢工运动爆发,一天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噩耗接踵而至。
9月8日BBC报道称,伊丽莎白二世身体状况堪忧,医生已经抵达巴尔莫勒尔城堡,英国王室证实了这一消息。随后查尔斯王子和威廉王子等王室成员火速赶往苏格兰,特拉斯、反对党领袖斯塔默和宗教领袖等英国各界人士开始为女王的安危祈祷。最终白金汉宫宣布,伊丽莎白二世在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享年96岁。查尔斯王子成为英国新任君主,即“查尔斯三世”。
伊丽莎白二世在位70年,她已经成为大多数英国人所熟知的唯一一位君主,甚至是英国的符号之一。作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伊丽莎白二世是成功的,她完美地扮演了立宪君主制下一位象征性国家元首的角色,以至于人们似乎遗忘了,英国王室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伊丽莎白二世是最有权力的女性之一,只不过这份权柄一直被她隐藏在阴影之下。
血腥镇压背后,女王的影子若隐若现
年伊丽莎白二世登基,《泰晤士报》同时刊登了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和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首次登顶珠峰的消息,称这是“另一个伊丽莎白时代幸福和充满活力的预兆”。然而伊丽莎白二世已经无法称为“女皇”——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剥夺了“皇帝”的称号。
尽管如此,伊丽莎白二世还是通过担任英联邦元首,继承并维持了大英帝国的君主制,虽然在年的圣诞节致辞中伊丽莎白二世表示,英联邦与过去的帝国毫无相似之处,但历史证明并非如此。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联邦源于种族主义和家长式的观念,即英国认为自己“有义务监护并教育殖民地承担起责任”,然而这种“监护和教育”往往伴随着种族隔离和血腥镇压。
因此尽管英联邦赋予了殖民地自治地位,但这种自治是变相地维护殖民帝国,而且首批英联邦成员几乎都是白人为主体的殖民地,比如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或者是英王皇冠的明珠——印度,更多的亚非拉“自治领”实际上还是殖民地。
二战后席卷全球民族解放运动以及美苏两国对英法殖民帝国的肢解,激发了英联邦殖民地人民与英国抗争的决心,即便如此,英国依然不愿放弃英联邦,而在一场场血腥镇压的背后,英国女王的影子若隐若现。
年肯尼亚殖民地总督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英国军队介入镇压被称为“茅茅起义”的反殖民运动,在年至年期间,数以万计的肯尼亚人被抓进集中营,并遭到英军残酷的折磨。随后同样的事情在年的塞浦路斯、的也门亚丁再次上演。
当然,在殖民地横行霸道的英国也有碰上“硬骨头”的时候。年加纳独立,随后与苏联越走越近,因此英国政府不敢公开推翻加纳总统恩克鲁玛,伊丽莎白二世只得亲自访问加纳,安抚恩克鲁玛留在英联邦。
随着英国影响力的衰退,不少前殖民地国家将英联邦视为殖民时代的遗迹:年冈比亚宣布退出英联邦并谴责该组织是一个“新殖民俱乐部”;威廉夫妇在牙买加旅行时遭到当地居民抗议,他们要求英国王室为殖民历史道歉;年巴巴托斯总理宣布废除英王的国家元首地位,与英国的殖民象征一刀两断。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雅斯诺夫曾表示,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女王是否默许了英国政府犯下的罪行,她不会以公开且明显的方式传递她的立场,比如很少有人知道女王在每周与首相们的私人会晤中说了什么。
而殖民地官员又销毁了许多记录,负责处理殖民地事务的大臣曾表示这些档案会让女王和政府难堪。至于未销毁的文件时至今日仍属于机密档案,例如直到年“茅茅起义”的档案才被披露,世人才得知英军在肯尼亚犯下的暴行。
英国王室的另类“帝国”
随着血腥、残酷的殖民地暴力和种族隔离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大英帝国的日薄西山使英国王室开始另辟蹊径实现“全球英国”,一个在王室控制下、遍布全球的商业帝国逐渐建立。
在消费文化中,英国王室的商业化表现得尤为突出。尽管欧洲大陆上仅存的几个君主制国家都有与王室相关商品和旅游产业,但很少有产生像英国王室那样巨大的影响力,比如年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王妃离婚时,英国商人们推出了一款纪念品盘子讽刺这个事件,上面印有这对夫妇得头像,中间则是一道巨大的黑色裂缝。
从年开始,伊丽莎白二世几乎每年都会出访巡游,英国王室的影响力也被她带到各国: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有一座她的雕像;在曼哈顿有一座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花园;甚至在俄罗斯和南极洲都能看到与伊丽莎白二世有关的事物。
王室城堡和贵族活动也向平民们开放,虽然阶层互动方式仍有隔阂,但阶层的距离和王室的神秘感逐渐消失。从年到年英国诸多王室场所向游客们开放,比如白金汉宫、肯辛顿宫和威斯敏斯特教堂,而在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和皇家赛马会等重大体育赛事中,公众也可以购买门票。
而王室通过这些产业赚了多少钱呢?
据统计,仅王室的土地、城堡等资产就超过亿美元,每年的地产收入高达7亿美元,而王室旅游每年为温莎家族带来了27亿美元的收入。此外英国王室还对高端奢侈品授予皇家授权,该认证可让持有人收入增加10%,因此包括巴宝莉和尊尼获加在内的英国奢侈品公司每年都会向王室提供巨额资金,以换取皇家授权。
BBC曾评价称,王室旅游已经成为英国吸引外国游客的招牌,每年会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因为对王室感兴趣而访问英国,君主制为英国做出了新的贡献。
不过随着伊丽莎白二世的逝去,大英帝国的余晖终于消散一空:伊丽莎白二世出生时,英法还是如日中天的世界霸主,苏联正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美国享受着经济带来的繁荣,而中国还是四分五裂、军阀割据;
当她登基的时候,美苏成为世界两极,分裂东西方的铁幕已经落下,戴高乐为东山再起四处奔走,中国正在重建国家,第三世界的独立浪潮正在酝酿。
伊丽莎白二世在位七十年,她为15位首相举行交接仪式;见证了大英帝国从如日中天到分崩离析;见证了从苏联解体,美国霸权衰落到中国崛起;见证了从欧盟成立到英国脱欧……她见证了二十世纪的历史,似乎做了很多事情,也似乎什么都没有做,只能在高高的王位上看着英国逐渐滑向深渊。
伊丽莎白二世已经成为英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可以说几代英国人都是她的统治下成长起来的,许多英国人已经将她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英国正面临经济和政治双重危机,查尔斯王子将接过女王的权柄,但他是否具有政治智慧,能否像女王那样维系着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团结,在这个微妙的时刻,必然会受到英国民众严格的审视。
而在一位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对现代英国影响如此之深的君主去世后,英国民众也将思考是否还需要一位新的象征性君主。
无论如何随着伊丽莎白二世、戈尔巴乔夫等耳熟能详的人物走入历史书,二十世纪终将落下帷幕,新的时代即将开始,又会有无数风流人物登上世界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