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欧洲人啊记住我我叫萨拉丁
TUhjnbcbe - 2024/6/25 17:54:00
破译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85446.html

11世纪的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堪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乱世。更麻烦的是当中掺杂着不同的宗教和信仰。在最大的伊斯兰教的世界里,又有着不同的信仰派别。比如最大的两个派系——逊尼派与什叶派。二者水火不容,时有暴力冲突。年,在欧洲基督教教皇的准许下,基督教国家组成宗教军进攻伊斯兰世界,阿拉伯人溃不成军,耶路撒冷也被攻陷,但就算丢失圣地耶路撒冷也没有让他们真正联合起来,逊尼派和什叶派,埃及的法蒂玛王朝、美索不达米亚的阿巴斯王朝、突厥的赞吉王朝。互相的攻伐似乎比一致对外更重要!

也正因为这样的条件,才让少数十字军站稳了脚跟,建立了国家。直到萨拉丁的出现。库尔德人,属于逊尼派。原本是叙利亚赞吉王朝的将军,也是一支雇佣军,属于随时可以派出去消耗的力量。而这时埃及受十字军入侵,萨拉丁作为援军被派往求援。彼时十字军威名赫赫,几乎打得穆斯林人人自危,派他们去既是做做样子也顺便消耗一下敌人,反正是不值钱的雇佣军。很像当年刘备救援徐州,势单力薄兵单将寡。可萨拉丁不是刘备,他是奸雄,是曹操。不仅成功的抵御十字军还因功坐上了宰相之位。一个外来人,毫无根基却身居高位?自然是众矢之的,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这时的萨拉丁又变成了刘备,他与众不同毫不爱财,每次征战都将战利品丝毫不留的分给部下,久而久之自然簇拥越来越多。

一个人不爱财不好色,同时又在持续不断的做事,那他只能爱更大的东西——权利和力量!一个个政敌被剔除,萨拉丁一点点坐大。直到年,在一次盛大的阅兵后,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阿迪德就突然病逝了!?然后萨拉丁立刻宣布法蒂玛王朝OVER!新朝叫阿尤布!此刻的萨拉丁又变成了曹操,鸠占鹊巢,熟悉的套路熟悉的配方。他是乱世的奸雄!不久后,老东家赞吉王朝发生内乱,请他回来主持工作。有人劝他干脆大兵压境,趁机吞并,但他拒绝了。又变成了刘备,只带着很少的亲随回了老家。那些大大小小的权臣军阀都傻了眼,居然孤身回来送肉么?

可萨拉丁不是空手来的,从法蒂玛政敌手里搜刮来的无数的金银财宝正好排上了用场,分发送给了大大小小的军头,慷慨得让人落泪!这种收买人心可比刘备的仁义道德简单粗暴也更有效!很快大部分人都臣服了,极少数顽固分子也被萨拉丁迅速击败!一手软,一手硬。一边是刘备,一边是曹操。萨拉丁,真奸雄也!但他的野心不止于此,收复统一穆斯林世界的最终目的是驱逐十字军。而看起来耶路撒冷王国并不稳固,所以就有了蒙吉萨之战。此战大败,但萨拉丁这样的奸雄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但继续积攒力量等待时机,他知道年轻的国王命不久矣,他只需要耐心等待,等着那颗璀璨的将星自行陨落。

年,鲍德温四世病世。同年47岁的萨拉丁却春秋正盛,并且控制着今天的埃及、苏丹、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沙特、也门等地。他建立的强大无比的阿拉伯帝国将耶路撒冷三面包围,但他仍不着急,他还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借口。很快年,耶路撒冷的莽撞的好战分子袭击了埃及商队,并且放出狂言,要萨拉丁找先知去要回财物!和英明睿智的鲍德温相比,这些继承者实在是愚昧又狂妄。而这正是萨拉丁期待的。年,萨拉丁率领四万大军,再次杀向耶路撒冷。那年他49岁,在古代已步入老年。他也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雇佣兵军头成长为伊斯兰世界的霸主,甚至是“全村的希望”。

十字军的暴行还历历在目,血海深仇罄竹难书。而十字军的战斗力也如阴云笼罩头顶,从东征伊始,每一次都是以少打多以弱抵强,但每一次都会热血迸发逆转战局!是他们的信仰更纯粹么?还是阿拉伯的勇士不够虔诚?犹豫和怀疑深埋在每个人心底,他们渴望复仇却又深怀忧虑。毕竟就在10年前,同样的大军就被一个残病的孩子击败。萨拉丁对这一切心知肚明,他和他的信仰都需要一场胜利来洗刷耻辱,但又不能仅凭血气之勇。所以,那就化身成曹操吧!奸雄,就应该用一点计谋

先攻其必救,攻打提比利亚堡垒,这里有十字军雷蒙德的妻子。堡垒很快被围,却攻而不破,求救的信号迅速传回了十字军大本营——赛佛瑞斯,那里集结这耶路撒冷王国全部的战力。经过一番简短又无效的争执后,新任国王盖伊下令全体出发,带上“真十字架”去找萨拉丁拼命!他的想法很简单,当年那个弱病的小孩都能做到,我盖伊也可以!更何况他手里有足足两万大军!远胜当年的鲍德温。可这,正是萨拉丁想要的。十字军从出发到目的地不过30公里,不过这30公里可是荒漠!又恰逢盛夏,穿着厚重铠甲的十字军简直是在自爆。同时萨拉丁还派遣弓骑兵不断骚扰。

断其粮道,疲其军力。这很奸雄,很曹操。困苦不堪的十字军来到目的地,结果唯一的水源还早被萨拉丁占据。想要取水?那万千弓箭就会把你射成篓子!十字军颓势尽显。可萨拉丁不着急,要再熬一个晚上。这个夜晚,阿拉伯人在十字军周围频频吹响冲锋的号角,反复摧残折磨着他们的神经。第二天天亮,又点燃早已准备好的干草堆,炙热的空气简直要将人点燃!进攻吧,就算是死也比这样耗死强!被折磨了一天一夜的十字军爆发了,不顾一切的向萨拉丁本阵突来。而萨拉丁早有准备,在他们前进的两侧安排下足够的弓弩手和标枪,无人在在看清敌人面目之前便倒在了地上。反复无效的冲锋后,十字军筋疲力尽完全丧失了突击能力。而萨拉丁这才下令总攻,大军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誓要将十字军一网打尽!

以逸待劳,一击而得!这很奸雄,很曹操。战场上的许多骑士都参加过十年前的蒙吉萨之战,少年国王的英姿还在他们脑海。而此刻他们的国王盖伊,那个自以为堪比鲍德温的庸人,却躲在帐篷里无所适从!雄狮率领的绵羊那也是雄狮,而绵羊率领的即使是雄狮却也是待宰的羔羊。骑士们一批批的倒下,他们血流成河无力抵抗,最后慢慢集中到“真十字架”下方。这个曾经带给他们无穷力量的圣物,此刻只是一堆无意义的木头。他们不明白,当年真正感召他们其实是少年国王燃烧的灵魂。

哈丁之战毫无悬念的走向了尾声,除了少数人,十字军基本全军覆没,包括国王盖伊在内的大部分贵族被俘。然后在其后的两个月中,萨拉丁秋风扫落叶一般收复了十字军在中东的52座堡垒和城镇。然后兵临耶路撒冷城下。后面的事就和电影里差不多,萨拉丁遇到了意料之外的顽强抵抗,为了尽快结束战争,他选择谈判。曹操因为父亲被杀,就屠戮了徐州。而萨拉丁大军,他们的先祖大部分都在耶路撒冷被屠戮,这等百年的血海深仇只等一朝血洗!

你很难想象萨拉丁站在帐篷下准备谈判时的心境。他是“全村的希望”他是全体穆斯林的领袖,他是驱逐十字军的英雄,他是正义的裁决!千万双眼睛盯着他,几代人的血债压在他肩上。仿佛有个声音一直在耳畔回响——复仇!血洗!复仇!!可他是萨拉丁,他心里清楚只要遥远的欧洲还在教会的统治之下,那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十字军。那圣地将永无宁日,如果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至少可以释放一点善意。于是,他选择成为刘备。

打开城门,放基督徒回家!只要他们付出一定的赎金,毕竟他需要用钱笼络自己的部下。最后城中6万居民中的4万5千人都获得了自由,而剩下的大部分贫民最后也被无偿释放。也许正如电影中贝利昂问他,耶路撒冷到底有何价值?Nothing…………Everything!”(没有价值……无尽的价值!)这就是萨拉丁的答案。作为领袖,他必须夺回圣地,但作为个人,作为一个理性的统治者,一块纷争的四战之地除了带来战乱和仇恨还有什么呢?

最后萨拉丁不仅放走了所有的基督徒,甚至没有摧毁教堂。但很可惜,他的善意并不能为那狂热的时代所理解,在他的余生里都将继续为圣城而战。6年后,萨拉丁在大马士革病逝。他的遗产只有1个金币又47个银币。他,是乱世枭雄。他,是仁慈的君主。他,是曹孟德+刘玄德。他,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大英雄!年后,德皇威廉二世访问大马士革,亲自送上一副精美的棺椁,上面刻着“致伟大的征服者——萨拉丁”。

1
查看完整版本: 欧洲人啊记住我我叫萨拉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