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美中非故事总台驻非记者故交如真金百炼不 [复制链接]

1#

视频拍摄:梁鹏飞(央视)视频制作:彭兆伟高晓越

央广网北京9月3日消息(记者高艺宁)驻非7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许弢走过了非洲20多个国家,亲眼见证了随着近年来中非合作日益加深,非洲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

七年来,许弢曾采访过十多位非洲领导人,到过肯尼亚大巴坠坝的现场,也曾跟过军舰采访也门撤侨……许弢告诉记者,在她的采访经历中,“一带一路”,中非合作,国家发展,生活幸福,这四个词在受访者的回答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5月9日晚,肯尼亚纳库鲁郡搜来镇的一个水坝因洪水发生溃坝,许弢在现场进行报道。

“故交如真金,百炼不回色。”许弢向记者讲述了驻非期间,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三位采访对象。采访时,那些通过中非合作学习先进知识和理念,而获得自身成长、体会国家发展的非洲人身上,所洋溢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让许弢深有感触。

坦赞铁路上的半世纪友谊

当地时间9月23日,许弢来到了位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的坦赞铁路博物馆,当天,68岁的当地老铁路人老穆也从姆贝亚来到这里。接到许弢的约采电话,老穆很开心。“老人家年事已高,走路都不太利索。一见到我便不停地感叹,中国很好,中国人很友好。”许弢说。

坦桑尼亚老人老穆在坦赞铁路博物馆回忆昔日修路时光。

老穆,原名班尼迪克.马坎雅戈(BenedictMkanyago)。68岁的他,在坦赞铁路上工作了35年。作为新中国送给非洲人民的一份厚礼,年,中国援建者在非洲崇山峻岭之间,历时6年建成了坦赞铁路。自年6月7日全线通车后,坦赞铁路为坦赞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非洲南部的民族解放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老穆修过铁路,做过机务,当过站长,但最初修坦赞铁路的那段时光最让他念念不忘。”许弢告诉记者,在这条“非洲自由之路”的建设过程中,当年那个17岁坦桑尼亚小伙“小穆”和中国铁路援建者杨启昌(老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正是在与老杨的相处中,老穆学会了中国话,了解到那个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古国。

老穆同许弢讲述了很多有关老杨的珍贵回忆,工地上放中国电影,老穆听不懂,老杨会用蹩脚的英文耐心给他讲解。在援建工程结束的前一年,老杨还鼓励老穆参加培训,争取留在铁路车站工作。当老穆学成归来,想见老杨一面时,却发现他已经回到了中国,他们从此失去了联系。

老穆珍藏的唯一一张老杨的照片

许弢告诉记者,今年6月,老穆曾拿着自己手中唯一纪念老杨模样的照片,来到中国,寻找老杨。但当老穆第一次踏上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却发现老杨已于年去世,这使老穆十分难过。

“我的血液中流淌着中国血,为了纪念那些曾经帮助我们修建过铁路的人,必须要记住他们。”许弢说,这是老穆来到坦赞铁路博物馆的原因,他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保留他与老杨的这份友谊。

“老杨,我的老朋友,我想你。”在许弢的印象里,那天,老穆拿起老杨的照片,仔细端详了很久。最终,他将这张珍藏已久的照片留在了博物馆,也将这份历经半个世纪的友谊留在了那里。

丝路国际银行里的中国字

在吉布提小伙大卫身上,许弢看到了非洲人的乐观和勤劳。大卫是吉布提丝路国际银行的客户经理,在他的办公室里,写着“天道酬勤”四个字的匾额被挂在墙上显眼处。“这个词是我到丝路银行以后学到的,要多付出,才有多回报。”大卫告诉许弢,他觉得在丝路银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吉布提丝路国际银行客户经理大卫

由中资企业投资设立的丝路国际银行于年1月在东非国家吉布提正式开业,该银行将推动吉布提乃至非洲地区金融业发展,并为中非金融合作打下良好基础。在中国学习过5年的大卫,曾在两家外资银行工作了6年。丝路银行在吉布提成立后,有着中国情结的他选择从这里重新出发。

“我在中国留过学,学过中文,所以跟中国人沟通很习惯,和中国人在一起工作的感觉特别好。”大卫告诉许弢,他来丝路银行工作,不仅是因为喜欢这里的工作环境,他还给自己的未来设计了一条“路”,就是希望能把手机支付带入吉布提。“在我们国家,每天需要在身上带钱,不过我在中国发现,中国人身上不用带现金,他们用手机可以支付所有费用。我希望丝路国际银行也能协助吉布提实现这样的便利。”大卫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走进非洲,中国与非洲合作日益加强,很多非洲人都像大卫一样,发现了未来发展之‘路’的重要性。而越来越多的非洲人也在同中国人的合作中,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许弢告诉记者。

 中非合作缓解埃塞药业燃眉之急

“非洲制造企业中,能以企业为家的人很是罕见,亚德便是其中之一。”许弢告诉记者,亚德是埃塞俄比亚新落地的三圣(埃塞)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此之前,他在埃塞当地的制药行业已经工作了20年。

三圣(埃塞)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亚德带许弢参观药厂。

许弢说,在亚德带她参观这家新企业时,亚德的表情中满是欣喜和自豪。“我们虽然还在试生产阶段,但我们有最先进的设备,是全埃塞最好的。”

许弢告诉记者,“唯一”“最好”是在亚德接受采访时,提到最多的两个词。“他还告诉我们,这家制药企业投产后,计划形成年产亿片片剂、50亿粒胶囊和万袋输液产品的企业规模,将解决80%以上都要靠进口的埃塞药业市场的燃眉之急。”

巨大的药品进口量,对于拥有近一亿人口的埃塞来说,所需要的外汇数额是巨大的。在大卫的预想里,三圣(埃塞)药业有限公司的投产,将帮助埃塞节省很多外汇。

许弢告诉记者,不仅如此,亚德还说,他还计划为埃塞挣外汇。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倡议非常有远见,既是“中国梦”的体现,同时也符合埃塞经济的转型计划。

年4月,许弢报道也门撤侨时,随军舰抵达吉布提港。

驻非七年,许弢曾采访过十多位非洲领导人,到过肯尼亚大巴坠坝的现场,也曾跟过军舰采访也门撤侨……七年来,她见证了随着中非合作日益加深,非洲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前去难民营,很多孩子都会围上来,用手触摸你,眼睛里充满好奇。而现在,走在非洲的街上,当地人遇到中国人,会冲你热情地打招呼。”

在许弢的印象里,非洲大陆发生的神奇变化,不仅仅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和越来越开化的百姓观念。让她更为触动的是,随着中非关系越来越紧密,中非人民间的友谊带给她的温情与感动。“愿这份友谊给中非合作插上翅膀,共同造就中非与世界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许弢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