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号,是海*建*节,今年,中国海*70岁了。两年前,“局座”张召忠在回忆中国南海以及海*的成长史时忍不住失声痛哭。
局座的泪水让人动容,如今的中国海*今非昔比,回顾海*的历史全是峥嵘岁月,我们想方设法用窥一斑知全豹的方式,从影像镜头里去重看中国人海*的发展历史。
中日甲午海战,距离今天已有一百二十多年,但回顾那段历史,岂能轻易用屈辱、痛惜来形容?电影《甲午风云》相信很多80后都看过,电影最后一幕,致远号舰长邓世昌下令驱舰撞向日*旗舰吉野号,可惜被敌鱼雷击中弹药仓引发爆炸,包括舰长在内,全舰名官兵全部殉国。
北洋水师创立于年,伴随晚清近三十年的洋务运动,北洋水师一度被誉为“亚洲第一”,其中两艘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排水达七千多吨,配备22门火炮,而日*旗舰“吉野号”排水仅四千多吨,火力也不如定远与镇远号,所以轻敌的情绪在晚清朝野十分严重。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国力也达到巅峰,日本海*部认真分析北洋水师,采用避重就轻的办法,先用陆*偷袭北洋水师基地,再采用群狼战术,将不能归巢的北洋水师打击消耗。
镇远号
甲午海战,清朝完败,赔偿白银2亿两,此后中国数十年再无力发展海*。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连邓世昌舍命都没能撞沉的吉野号,在日俄战争期间,被“自己人”春日号给拦腰撞沉了。
很多人不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海*题材电影,就是这部《怒海轻骑》,它上映于年,讲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海*基地第三炮艇大队率部解放卧鱼山岛的故事。
您没看错!这部黑白片讲述的,是在当时对人民海*来说还非常超前的“海空协同作战”,主要也是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全片最大的看点除了老演员的表演,还有最具魅力的50式海**服。经典海*衫的白底蓝道,领子后面还飘着漂亮的飘带,再加上无檐水兵帽,哪怕放到现在都是“时尚”的象征。不过在当时,我国海*真实的装备力量如何呢?来看看新中国第一位海*司令员肖劲光的回忆录。
真正贴近事实的电影,《碧海丹心》算上一个。这部上映于年的电影,根据海南战役中,我*用木船战胜敌**舰的真实事例改编。在海*建立之初,装备大部分为木船,指战人员也都由陆*改编而来,电影里,敌*的自大不无道理。
时间再转到年,这部同年上映的《南海风云》,主角大伙都认识,是当年的“小鲜肉”唐国强老师。
很显然,这部电影烙着那个年代所特有的印记,电影里,战士们穿74式海*服,不过真实情况是,西沙海战的官兵们穿的还是65式灰色海*服。
尽管有瑕疵,但电影里出现的型猎潜艇倒值得一说。型猎潜艇是我国参考苏联舰艇图纸而设计制造的小型猎潜艇。排水量约吨,但装备的火力有舰炮、火箭弹、深水炸弹、水雷等等,因为能反潜能作战,所以它在当时也是我国海*的主战装备,甚至出口到了孟加拉、埃及、朝鲜等国家。
到了新世纪,值得说道的电影有冯小宁导演的这部《甲午大海战》,由陆毅、夏雨、杨立新等主演,因为电影科技和舰艇装备的进步,这部《甲午大海战》,无论是从画面还是演员的表演,都与六十年代的《甲午风云》区别不小,但也可以说导演极力还原了历史。
历史的教训总是沉重的。如今,真正能代表我*实力的,不用说,《红海行动》当仁不让!它以“也门撤侨”事件为原型,讲述了我国海*陆战队解救同胞的故事,别的不说,光电影里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训练有素的战术动作,都让*迷们欲罢不能,直呼过瘾。实际上,这部电影的首映礼,就在某海*陆战队旅举行,特意让原本就参与过撤侨任务的官兵先睹为快。
从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惨败覆没,再到肖劲光司令员渡岛要“向渔民借船”,再到如今,中国海*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海*力量之一。电影里,用生命抗击侵略者的英豪前辈们身影犹在,中国人民海*数十年来从无到有,无论是舰艇吨位,武器装备、人员配比,都已完成了闪亮的蜕变。电影讲述着故事,影像见证着历史,中国海*70岁华诞,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