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前31年,屋大维吞并埃及。他沿袭了托勒密王朝的统治制度,实行以罗马人为主,希腊人为辅共同统治埃及的军事统治格局。屋大维实行教会“国有化”,没收原王室土地和神庙土地为“公有”,实归屋大维私人占有。屋大维虽然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但收效甚微。
由于赋税繁重,加上各种劳役,农民负担沉重。埃及农民不堪压迫,连连发生逃亡和武装起义。没有逃亡的农民要代耕逃亡者的土地,还要代替逃亡者服劳役。担不起的农民被迫把土地交给大田庄主,以求得“庇护”,这样田庄主的势力越发展越大,最后形成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田庄主向封建地主转化,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在埃及开始发展。
七世纪,阿拉伯帝国势力扩展到埃及,阿拉伯人赶走了罗马人,拜占廷帝国灭亡,埃及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埃及由奴隶制社会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
埃及阿拉伯化
年12月,第二代哈里发欧麦尔命令阿慕尔大将率兵进入埃及,从而掀开了埃及历史新的一页。阿拉伯人对埃及并不陌生,阿慕尔本人就曾在埃及经过商。另外埃及人民深受拜占廷统治者的压迫,因此当阿慕尔率军进入埃及时,并没有遭到顽强的抵抗,埃及人民对拜占廷人统治不满,对新来的征服者倒寄托了几分希望。年,阿拉伯军队占领了亚历山大城,完成了征服埃及的事业,阿布德·萨阿德开始统治埃及。阿慕尔奉命率骑兵西征,开始了阿拉伯人以埃及为基地征服北非的事业。
征服北非。前后经历了70余年。阿拉伯人占领埃及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将军人家属接到埃及定居,并鼓励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向埃及移民。在短短的年间,定居在埃及的阿拉伯人就超过了百万。阿拉伯统治者提倡阿拉伯人与当地埃及人通婚,实行同化政策。随着阿拉伯人的到来,伊斯兰教也传入埃及,这对同化起了促进作用。
阿拉伯人来到埃及前,埃及没有统一语言,严官方和知识界用希腊语,基督教会用科普特语,老百姓用科普特语的各种方言。阿拉伯征服埃及后,行政和宗教方面使用阿拉伯语。到了10世纪末11世纪初,埃及的阿拉伯人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科普特人只占1/10左右。此时,不管血统如何,绝大多数人讲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认同阿拉伯民族的文化传统,埃及阿拉伯化已基本完成。
法蒂玛王朝(~)
由于阿拉伯统一大帝国上层政治上的分歧,导致了教派之争,使伊斯兰教分裂成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到八世纪中叶,帝国分裂。年,逊尼派的倭马亚王朝被阿巴斯王朝(~)推翻。年,阿巴斯王朝派驻埃及的总督艾哈迈德·伊本·土伦宣布独立于巴格达政权,自立土伦王朝(~).艾哈迈德重建了亚历山大军港,建造了伊本·土伦清真寺。年巴格达政权恢复了对埃及的控制。年穆罕默德·伊本·土厄吉被派往埃及任总督,哈里发封他为“伊赫什德”头衔,土厄吉又宣布独立于阿巴斯王朝,仅向巴格达纳贡赋,建立了伊赫什德王朝(~)。
阿巴斯王朝时期,十叶派受到严重迫害,他们只好逃往帝国的边远地区一-伊朗和北非。北非的柏柏尔人对阿巴斯人的压迫深感不满,十叶派来到北非之初,并没有遭到柏柏尔人的反对,十叶派站稳了脚根,并不断扩大势力、夺取土地,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力量。年十叶派推翻了柏柏尔王朝,建立了“法蒂玛王朝”,拥戴阿里和穆罕默德女儿法蒂玛的后裔欧贝杜拉·迈赫迪为哈里发。
年7月初,昭海尔将军奉法蒂玛君主之命,在攻占了亚历山大城之后,又攻占了首都福斯塔特,埃及被征服。胜利者在福斯塔特附近建立了一座新都,称作“木伊兹开罗”,意为木伊兹的胜利城。年,哈里发木伊兹从突尼斯迁到开罗。从此,开罗成了法蒂玛王朝的统治中心,埃及不再是哈里发王朝的一个行省,而成为独立的强大的阿拉伯国家。
木伊兹之子阿齐兹当政时,法蒂玛王朝继续扩张疆土,它的版图包括北非、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西岸。这时法蒂玛王朝(绿衣大食)、西班牙的哈里发王朝(白衣大食)和阿巴斯王朝(黑衣大食)形成鼎足之势。法蒂玛王朝重视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扩建了亚历山大和杜姆特亚两个港口,并使它们成为造船业的中心,埃及出现了一段繁荣兴旺的时期。
法蒂玛人大兴土木,扩建开罗城,使开罗成为类个繁华的大都市。他们把阿慕尔大清真寺进行了重新修建,将爱资哈尔清真寺发展成伊斯兰大学,还建立了许多学院,设立了图书馆,埃及成为阿拉伯的文化中心。在法蒂玛时代,埃及产生了许多著名学者,如:天文学家阿里·尤努斯、数学与物理学家伊本,海塔姆等,在文学、历史、哲学、数学天文学、建筑学等方面也都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11世纪中下叶,北非各地纷纷独立,土耳其人控制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而此时埃及国内大面积饥荒,瘟疫肆虐,法蒂玛王朝开始走向衰败。
艾尤卜王朝(~)
12世纪中叶,法蒂玛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王朝衰落加速。年秋,耶路撒冷国王决心消灭法蒂玛埃及,派兵攻打开罗。叙利亚国王努尔·丁派遣手下大将舍库和其侄萨拉丁出兵解救埃及,迫使耶路撒冷军队撤回。法蒂玛君主封舍库他的宰相。舍库病逝后,萨拉丁继任宰相。萨拉丁采取各种手段,争取埃及人的拥护,并把自己的家族和亲信安置在重要部门。当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形成一定力量时,撒拉丁夺取了军政大权。年,撒拉丁推翻了法蒂玛王朝,建立了“艾尤卜王朝”,自立为王,就任第一任“素丹”。
撒拉丁(~)是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曾被誉为抵抗十字军东征的“民族英雄”,有“胜利国王”的美称。他在埃及执政后,决心建立一个以艾尤卜家族为主的王朝。年,艾尤卜王朝的版图除埃及外,还包括苏丹、阿拉伯半岛沿岸、也门和叙利亚等地。为巩固他在埃及的统治,撒拉丁采取了两项重要政策:土地实行分封制(军事采邑制);外贸实行垄断政策。这两项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政治稳定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埃及再一次成为穆斯林世界的中心。
为了防备十字军进攻,撒拉丁在开罗东南迈喀塔木山上建立了“撒拉丁城堡”。撒拉丁及其继承者还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马木鲁克兵团。这支军事力量在开拓疆域,抵抗十字军东征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为艾尤卜王朝的灭亡种下了祸根。
马木鲁克王朝(~)
年,埃及素丹萨利赫病逝,其妾萨迦尔·杜尔秘不公布萨利赫死亡的消息,而率马木鲁克骑兵突袭十字军,俘获路易九世,结束了长达数百年十字军东征的历史。马木鲁克首领拥立萨迦尔·杜尔为埃及苏丹、穆斯林女王。不久,她再嫁马木鲁克首领艾伯格,艾伯格成为正式君主,建立马木鲁克王朝。
马木鲁克王朝的巩固和兴盛,主要归功于马木鲁克兵团杰出的将领拜巴尔斯。他于年9月3日率军在艾因·扎鲁特一举击败了蒙古西征军,拜巴尔斯成为传奇人物。不久,他自立为素丹。他采取军事和外交手段,奠定了马木鲁克王朝的疆域。王朝以埃及为中心,西到的黎波里,东至幼发拉底河流城,北抵小亚细亚,南达努比亚地区。
马木鲁克王朝沿袭了土地分封制,对尼罗河流域的水利设施全部进行了修理,还在尼罗河上修建了桥梁,建立贸易网络与西方国家缔结商约。外国还在埃及设立了领事馆,埃及成为东西方的交通枢纽和过境贸易的中心。
结语
15世纪中叶,土耳其人崛起。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建立了在世界上雄霸一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年8月24日,配有火炮等新式武器的奥斯曼大军在阿勒颇北面的达比克草原与马木鲁克骑兵展开决战,马木鲁克军败北。年,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被纳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奥斯曼军队乘胜直趋埃及。年1月,开罗沦陷,马木鲁克王朝灭亡,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奥斯曼帝国基本上沿袭埃及原来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