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精武门到叶问4,暴打洋人背后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dbfzl/

作者:鲁大师

数据支持:远川研究

在年的香港电影《杀破狼》里,有一段窄巷打戏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交手的是主角甄子丹与配角吴京。剧情是吴京演的马仔被甄子丹演的警察打死,为区别以往动作场面的浮夸设计,需要体现拳拳到肉的真实感。剧本是导演叶伟信安排的,动作却是由甄子丹定的,全程真打,吴京拿短刀,他拿甩棍,棍棍甩在吴京身上。

主要负责挨打的吴京回忆,拍那场45秒的巷战,实心木头断了四根,甄子丹都打在同一个位置,自己手痛到连东西都抓不起来。吴京跟导演商量[7]:“我能不能拿块胶布,把刀绑手上?”叶伟信以剪辑不便为由,干脆利落地拒绝了他的请求。

吴京当时在香港就是个领盒饭的,片约很少,遇事只能忍,更何况在剧组里,男主和导演本就是黄金搭档。

之后甄子丹宣传《叶问》时说的那句“武术冠军满街都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功夫明星”,既是吴京港漂生涯的真实写照,又令二人的不和传闻不胫而走。吴京入行前拿过好几个全国冠军,说甄子丹不是针对他,那才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

年,吴京出生于北京一个武术世家,满族正白旗,乌拉那拉氏,前清御赐“武魁”匾在家挂着,不尚武就等于辱没先人。吴京6岁就在什刹海体校受训,年上调北京市武术队,拜在金牌教练吴彬名下,是李连杰的同门师弟。

那个年代,练家子流行同人不同命,若不能靠《少林寺》一炮而红,就只能分配到首钢抡铁锹[6]。对吴京来说,在工位上奉献青春,和发配没区别。

年,经师父引荐,吴京在袁和平、张鑫炎执导的《功夫小子闯情关》里饰演男一号,与日后风靡东南亚宅男D盘的钟丽缇四目相接。爽是爽了,但没有红,几部剧演下来,用他的话说就是:“没有对手,天天跟替身打,打得自己都跟替身似的。”

渴望拓宽戏路的吴京,选择在年奔赴曾经批量造就动作明星的香港。

不巧的是,当时正赶上传统港式动作片的没落,没有制片公司需要一个内地来的武术指导,更没人愿意捧他。从《杀破狼》《男儿本色》到《夺帅》,想做“李连杰第二”的吴京只能在港星为主的警匪片里沦为配菜,落魄至此,难怪甄子丹瞧他不起。

然而中国有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转回吴京身上,连30的一半都不到。年,由他执导的军事动作系列电影《战狼2》引发举国观影潮,最终进账56.39亿,一跃成为内地影史票房冠军。及至国庆档落幕,吴京主演电影累计票房超亿,他由此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位亿先生。

吴京成为国产票房锦鲤

从三流演员到一线导演,从打星龙套到票房锦鲤,吴京完成低谷逆袭与弯道超车的关键,是他对于同一个主题寸步未离的选择——硬汉!

以动作元素、英雄标签与国族情感为主轴的硬汉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一块招牌,自上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屡出票房爆款与口碑力作,叱咤银屏40余年,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回顾迄今为止的国产票房榜单,前五部里有两部都具备这一属性,除了上面提到的《战狼2》,还有票房36亿的《红海行动》。即便算上“外战”,将漫威的《复联4》算进去,《红海行动》依然与中国影史冠军一道稳居前五,难以轻撼。

硬汉电影是一个属性,而不是一个类型,以体育、武侠、动作、警匪、军事、战争等题材讲述的故事,都可以成为它坚实的组成部分。这种电影属性,在中国荧幕史上已经历了数十年的沉浮,有过辉煌,有过沉沦,有过偏离,有过重生。

这是一条浓缩着时代、文化、性格等多重因素的曲线,只有不忘昨日的来处,才能看清明天的去路。

01.黑铁时代:硬汉出马破垄断

硬汉电影登台亮相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时代环境和市场因素密切相关。

年,美日商议归还冲绳列岛时,把钓鱼岛列入了“归还”范围。次年,北美的中国学生开始游行,受其影响,香港学生爆发“保钓运动”,呼应留学生对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诉求。港大学生会也刊发社论,将私相授受的美日联盟和暴力弹压的港英政府一顿猛锤[11]。

保钓运动,年

当无数张“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汇成的汹涌人潮驶过纽约第五大道的时候,一个形单影只的华裔面孔穿过好莱坞往事的烟尘雾霭,从美国西岸缓缓流入东方海港。他就是时年30岁、拍过美剧《青蜂侠》却依然不温不火的BruceLee—李小龙。

在当时,香港影坛是邵氏的天下,邵逸夫开创的工厂式的电影制作模式,30年间完全垄断了有着“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市场。

走江湖得拜码头,李小龙首选的自是龙头老大邵氏,但当邵逸夫听到他提出“片酬1万美元、拍摄时间不超过60天、剧本须经本人同意”等条件后,立刻就回绝了——“我手下的女明星一个月才港币。”

听闻李小龙碰壁,一个潮汕人主动递来名片,他就是刚刚离开邵氏的嘉禾老板邹文怀[14]。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的邹文怀在年涉足电影之前,一直从事新闻工作,在年长他20岁的邵逸夫的牵引下,邹文怀在制片领域逐步展露才华,成为邵氏帝国的中流砥柱。

李小龙与嘉禾老板邹文怀,年

年,邹文怀希望在片场制与流水线之外建立新的独立制片模式,于是自立门户创办嘉禾,在李小龙身上他嗅到了千载难逢的商机。年,邹文怀以美元的片酬签下了这位功夫巨星,同年,李小龙归港处女作《唐山大兄》公映,万港币的票房进账创下香港开埠以来的最高成绩。

年,李小龙在嘉禾的第二部电影《精武门》更进一步,万港币的票房成了亚洲电影的新纪录。伴随着《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等相同类型的接连推出,李小龙迅速跻身国际巨星之列,新兴的嘉禾也一举颠覆了邵氏对香港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

回顾那一时期的李小龙作品,情节设定简单,表演也略显浮夸,却无一例外成为市场反响火爆的传世经典。究其原因,是题材赶上了一个觉醒意识迸发的时代,银幕上中华儿女反抗屈辱的每一次出手,都精准切中了港人和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与族群焦虑。

《精武门》剧照,年

如果说80年代的《大侠霍元甲》也是这种感性力量的延续,那么,硬汉题材影响香港电影的理性根基,则要落到“外儒内法”的东亚传统对于强力男性文化的不支持态度。

从韩非子批游侠算起,封建统治者对刚毅文化与武人阶层的态度就是以下四点:体制内部强化、社会层面弱化、意识形态异化、分配结构矮化。文化指引人们崇拜的是白衣渡江的儒将,而非有勇无谋的莽汉。这种倾向,深刻影响了制度设计与国民养成。

我们在现实中越是缺“硬汉”,在虚拟的维度就越要靠它去找补,毕竟族群对于雄性价值的需求并不会消失。古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宁为玉碎、视死如归”的载体是戏文和话本,而在现代,这粒维生素则不偏不倚地出现在了电影银幕上。

到了90年代,负责硬汉题材接棒的,是以徐克为首的受过西方商业片熏陶的香港新浪潮一代。“电影鬼才”徐克为嘉禾产出的扛鼎之作,是与李连杰携手打造的《黄飞鸿》系列。

嘉禾新武侠,滋养几代人

作为中国商业片的巅峰IP,“黄飞鸿”自年起,为中国及世界观众贡献了多部作品,是吉尼斯纪录中集数最多的系列电影[1]。将这样的IP推陈出新,不仅要跟在群众后面,还得走在时代前面。

好比在《火烧红莲寺》的年代,观众对花拳绣腿的特技感到厌倦,因此一个真实的武学宗师(黄飞鸿)+有武术功底的动作演员(关德兴),就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效果。90年代再在武打上做文章,已经不足以突破阈值。

“革新”二字可难不倒徐克,从到年,他的工作室共推出8部《黄飞鸿》电影,以扑面而来的反思意识完成了对技术革命、体制改良、观念解放等近代化议题的承载。

而对另一个课题——面对外来文明冲击时,中国人应该如何延续与尊重传统——当时的香港电影人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02.青铜时代:港片北上淘金录

年,徐克最后一部硬汉系列《黄飞鸿之西域雄狮》公映同年,香港电影迎了重大历史节点:一是香港回归祖国,二是亚洲金融风暴。原本蓬勃的香港电影经此一役,制作、发行、销售等环节均陷入泥潭,对外竞争优势也日渐衰退。

在香港电影最困难的时候,祖国适时伸出了援手。年,中央同特区政府签署CEPA协定(《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依据协定内容,广电放开诸多限制,港片可从内地融资,港资也能控股内地影院,合拍片制作、发行的待遇,比国产片更受“宽”待[9]。

后,港片开启北上淘金史

政策门槛的利好,使得香港电影得以迅速抢滩登“陆”,CEPA刚一实施,就吸引了32部两地合拍片申报审核。众多香港电影人看到内地市场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发展前景,带着港片产业转型的使命,马不停蹄地将大陆当成了事业突破口。

港片北上逐鹿的第一梯队,就活跃着周星驰、陈可辛、王晶、徐克等人的身影,这些来自商业流水线的老炮儿,非常清楚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资本和最佳的方式拍好一部及格线之上的电影。更重要的是,他们早已凭借录像厅、DVD时代的代表作与大陆观众混到脸熟。

虽然“欠xxx一张电影票”成为了绝佳的营销标语,但从审查与市场的现实考量,“香港导演+内地制片公司+商业类型化”的创作模式还是会选择一条全新道路——既要题材稳妥,又要票房稳健。精挑细选之下,受众广泛又容易拍火的,还得是身手不凡的“硬汉”!

年,华谊出品的周星驰电影《功夫》,不仅以1.73亿人民币摘得国产年度票房桂冠,还与张艺谋、冯小刚的作品一道,将《指环王3》《蜘蛛侠2》等好莱坞大片挤到了三甲开外。合拍首战告捷证明了一件事:只要中国电影人的佳作能出现在电影院,观众支持的还是咱们自己人!

星爷大赚的同年,陈木胜与成龙的《新警察故事》也旗开得胜。作为80年代港片的老招牌,新故事里不仅有硬汉,更有富二代制造邪恶、穷警察主持正义的映射,格外触发共鸣、引人入胜。

硬汉主题从武侠拓展到警匪后,虽然也有《伤城》(刘伟强)、《导火线》(叶伟信)北上试水,但在犯罪题材“当街开枪须经审批”的限制面前[2],真正成为合拍片主流的还是《七剑》(徐克)、《神话》(唐季礼)、《霍元甲》(于仁泰)这类功夫制作。

以上对国人来说自幼耳濡目染的“打打杀杀”,之所以在本世纪仍旧坚挺,除去它对自身文化的找补功效,还有强大的外部力量在起作用。

从19世纪末的“傅满洲”到20世纪初的“黄祸论”,西方意识形态对东亚人种持续丑化,影响了东亚媒体主观崇洋。放眼世界,西方媒体一直用运动男、搏击男、肌肉男来标记族群审美,东亚媒体却习惯推广阴柔男、娘炮男、童颜男这些符号。

一国媒体炮制的男性审美,势必会影响本国人对于价值的决断[23]。

时至今日,白人男性成为东亚社会尤其“吃得开”,东亚男性却沦为某种程度上的低吸引力族群。而东亚宣传的标准,仍在以白为美,认为白人天生强健,仍将高鼻、大眼、窄脸当成广告代言的优势,令人扼腕叹息。

外国媒体标榜外国人种,本国媒体也标榜外国人种,基于如此背景,银幕上长盛不衰的国产硬汉,实际发挥着文化防御、找回自尊的功效。若将硬汉题材对阳刚的找补看成“维生素”,它对于文化入侵的抵御则是“抗生素”。

年的《叶问》就是抗生素典型。作为甄子丹最成功的银幕系列,《叶问》用大义煽情弥补了剧情硬伤,观众记住的不是他与侵略者比武的失真,而是那句血脉喷张的台词——“我要打十个。”

《叶问》将硬汉题材与家国模式相结合

《叶问》模式是可循的,未参照者则代价惨痛。大陆导演丁晟当时也拍了一部硬汉题材,名字都叫《硬汉》,反响却很平淡。只有中影董事长韩三平找上门,表示这部都市侠客片价值观很正,愿意替他出品续集。

接着,投资更大的《硬汉2》用一场票房惨败,宣告了传统硬汉片盈利模式的终结。

原因是港导北上数年,不止带来了影视制作经验、市场化流程和武术指导这样的技术岗位,更在商业类型片的增设上形成“鲶鱼效应”,极大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进程。观影阈值再提升后,纯粹的拳脚功夫自会out。

年,中国电影凭借亿的年度总票房,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受中美进口片分账协议的刺激,更多民营企业资本涌入合拍产业。此时硬汉题材的口径,也随着《集结号》《让子弹飞》鸟枪换炮、水涨船高,不是迈入现代战争的门槛、呈现恢弘的史诗气质,就是以超神情节博得全彩。

逐步开启“保底发行”玩法的中国电影市场,还能认可那个自李小龙起就竞争力十足的吸金项目吗?在这个巨大问号的前方,一位国人皆知的“硬汉”正在顶格蓄力、整装待发。

03.白银时代:是男人就敢下沉

年,港片仍在北上,急剧膨胀的中国电影市场却愈发唯资本市场马首是瞻,沦为其投资并购的淘金地。“浮士德契约”的A面,则是各项观影指标的齐头并进。

猫眼、格瓦拉等电商平台年内推出“票补”,互联网红利催化的19.9元、9.9元低价票,成功刺激了大量预期外消费,电影公司意识到票补对档期的影响,也通过恶补网络票务抢占市场份额。一场长期补贴战,扩大了价格敏感型观众的基数[7]。

与此同时,“红”字当头的院线建设亦未放缓“每小时增加一块新银幕”的步伐[3],及至年,三四五线的银幕数超过日趋饱和的一二线,市场终于下沉。

而历经磨合的上游产业链,也在愈发成熟的同时,呈现出票房收入两极化明显、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的趋势[17],在“要么赚、要么死”的大片时代,乘风破浪的必然是与大众诉求契合的力作。

徐克年贺岁档推出的《智取威虎山》,就是代表。仅凭硬汉主题与3D样板戏的“秦晋之好”,就把一碗红色冷饭炒到了年度top4的高度,与《心花怒放》等片的票补泡沫相比,它的成绩才是实打实的扎实。

《智取威虎山》在资本繁荣时代的正步进场,只是硬汉电影深入虎穴的前哨战,两年后林超贤那部《湄公河行动》,才是硬汉电影引领“口碑为王”的歼灭仗。

当时的大环境并不友好。年,中国电影历经神话破灭[4]:《封神传奇》推倒“IP论”,《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终结“保底论”,《爵迹》颠覆“名导论”,最恶臭的还属将影片版权与票房收益打包成P2P产品的快鹿老板施建祥。

随着资本操控下《叶问3》对票房造假峰值的突破,电影市场也终于撕下了“非理性繁荣”的底裤。

资本孵化的烂片引发票房走势跳水后,只有主打“血性报国”的《湄公河行动》扛起了国产年度口碑。这部讲述跨国缉凶的硬汉片,映前并不被业内看好,但它凭借血脉喷张的场面和引发共情的主旨,在强势逆袭排片率后拿下11.8亿。

《红海行动》系列前作《湄公河行动》

《湄公河行动》的成功是弥合需求的结果。

对香港电影来说,回归前市场狭窄,为了收回成本都是小作坊,没有内地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拍军事、战争戏是想都不要想;而对内地观众来说,自《甲午风云》《南征北战》起就存在的对于刺激、逼真的大场面的观影需求,终于遇到了最娴熟的操刀人。

如果这个操刀人还是一位内地熟脸,那么一不小心就会打破影史纪录。口碑与资本交锋期间,港人林超贤的成绩仅排第二,主流观众最青睐的,还是从落魄打星咸鱼翻身的“锦鲤京”。

暑期档,与“港片北上”时运交错的吴京祭出了第3部导演作品《战狼2》,武术队遭遇的拒签与港漂时受尽的白眼,均塞进“也门撤侨”的拳套中还以颜色,片中集武术高手、特种兵、爱国者于一身的冷锋,成为新的硬汉代表。

数据表明[5],对《战狼2》的票房贡献,一线占19%,二线占41%,三四五线占40%,说下沉市场抬起了硬汉电影的巅峰王座,一点都不夸张。

娱乐消费逐渐向一线人群看齐的“小镇青年”,此时愈发成为大时代的观影主力。他们有着特定喜好,如在熟悉的知识体系里超乎预期,如怀旧的猎奇而非全新的想象。相比漫威,他们更偏爱“西游”“封神”“功夫”等传统题材,但只靠单调重复或视觉特效也不行,能实现超乎预期的快感,他们才会买账[15]。

吴京总结《战狼2》成功原因

给一位听“败帝王,斗苍天,夺得皇位已成仙”的观众3个选项:许鞍华《黄金时代》、娄烨《推拿》、贾樟柯《山河故人》,他一定会选第4个。在《战狼2》问世前,答案同样明快,不是《美国队长3》就是《变形金刚4》。

相悖于这种预期,自然难有好票房。卢梭讲过:大众艺术绝非向上看齐,而是向下看齐,剧场的出现意味着艺术标准的降低,如此才能符合主流的欣赏水平[20]。

不过,《战狼2》也有缺陷。《审美的政治与真相》一文指出:“打外国人这种民族自信电影,全世界中国拍最多了,每一次都把外国人打得落花流水,但是这个过程每一次会把中国人矮化,每一次都会把‘亚洲人矮小、外国人高大’的刻板印象再次打入人心。”

从《霍元甲》《叶问》到《战狼2》,银幕上对比鲜明的,全是矮小国人掀翻高大洋人,可离开电影人们会想,放到现实中,这个中国人还能把外国力士一顿揍吗?回答每次都是不能,因为观众不傻。这个现象就叫越胜越弱。

《战狼2》的模仿对象是美国80年代动作片,但美国人很精明,他们不会把自己人拍的比敌人瘦弱:在《第一滴血》里,只有史泰龙是肌肉猛男,而越南人都是矮矬子,这才是这类电影的真正信息,让人不知不觉就接受了预设[23]。

当然,硬汉片虽有以上问题,但它至少是在观察到正确矛盾后给出了瑕疵应对。

年初,林超贤的《红海行动》凭借口碑的深度下沉,迅速粉碎了“战争题材不适合春节档”的行业预测,再一次正面刚风评,站着把钱挣。中国电影“口碑为王”的新时代,就是硬汉题材一条血路杀出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红海行动》虽体现了与好莱坞大片相比也不遑多让的工业水准,但它在现实、伦理、人性环节的简化、架空和抽象,以及它对真正表现战争的无情与无奈方面的无所企图,使它满载着B级片的遗憾[10]。

《拯救大兵瑞恩》剧照,年

硬汉片应该参考的方向,是年拿下中国电影票房top2的《拯救大兵瑞恩》的内核——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米勒上尉放走一名纳粹俘虏后,转头告诉怒火未息的队友:“战前我教高中语文,春季我做棒球教练,我感到杀的人越多,我就离家越远。”

04.黄金时代:新纪录明日到达

从产业现状看,国产电影正处在多事之秋,但把眼光放长远,或许19年后,电影市场才触到了健康、理性、可持续发展的门把手,即便它并非受市场因素驱动。自去年中旬“娱乐圈崔检”引发影视地震算起,驱散热钱的寒风便一阵高过一阵,如今的中国电影,已经步入五“后”时代。

后造假:五一档,《后来的我们》在票房造假一节顶风作案,引发监管层注意,当然,这种现象现在已在减少[13]。

后预测:国庆档,被业内高估的《李茶的姑妈》成为《爱情公寓》后又一坍塌典型,整体闪腰的票房预测加剧瓦解“体量论”,口碑效应再提速。

后票补:10月,票补降温,电影行业重回内容质量与平台产品竞争时段。

后资本:《关于进一步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有关工作的通知》出台后,针对片酬、合同、补税等问题下达限令,理论上成本将趋于利好内容创作。

后下沉:影院快速扩张模式年末进入拐点,院线并购重组、深层整合成为行业趋势,质量型增长的转型已按下启动键[8]。

五“后”时代的票房增速虽将放缓,产业也将经历“周期性调整”的阵痛[19],但至少“口碑为王”的赛道已然开启:专注内容才是王道,好质量就是在给营销降低难度。

而近年来好内容的共同点,则是聚焦于创造和延续自身的绝对价值的结果,是独立创新的胜利[16]。乔布斯说“顾客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艺术创作也一样,观众其实并不知晓、更无法精准表达对电影的潜在需求。

他们需要“勇于坚持自我”又“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行者们在前方带路,然后观众们买票跟上就行了。

由此观之,未来最有望孵化新纪录的电影类型,还是苦难辉煌、历久弥坚的“硬汉”。下一个时段或许才是硬汉片真正的黄金时代,除了经验教训积累得足够多,本质因素仍与大众相关。

说中国观众是看硬汉片长大的,这话只是在形容习惯,比习惯更持久的砝码,叫做需求。大众为什么有这种需求,前面多次强调,一是文化内部缺失(维生素),二是文化外部对抗(抗生素)。只要这两点还成立,硬汉电影就隽永依旧。

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的经济越来越好,难道不足以抵消外人对我们的刻板印象吗?答案是不能,经济进步只能扭转经济歧视,无法根除对族群本身的偏见。特权结构导致的不平等是一盘大棋,被矮化的一方,无法仅凭经济增长就获得与对方平起平坐的权利。且一个被矮化形象,历来为整个种族共享[23]。

西方媒体里的东亚人

这种歧视和不公平,需要我们额外再做许多努力,才能慢慢消除。

分配原理讲:当一个人地位与等级不一致,他就倾向于按照最高地位或等级看待自己,而对手则会揪住他的最弱一环穷追猛打。以《绿皮书》为例,黑人音乐家一定致力于把互动关系建立在职业、教育或财产的基础上,而白人司机则一定希望靠肤色不战而胜。

这就奇怪了,凭什么一个人种、一种肤色先天比另一个优越?就是因为有入侵文化在早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提前制定了“占上风”的规则。这种规则普遍而深刻,只要它还存在,一个“占下风”的族群就还是需要持续产出与之对抗的强力文化。

虽然硬汉题材是刚需,但创作者也不能抱着躺赢心态,毕竟只要条件允许,观众就会用更好的选择来满足需求。赤手空拳瞧腻了,就得换斧钺钩叉;抬枪火铳落伍了,飞机坦克才是王道。伴随着电影工业能体现的叙事类型的进步,硬汉片不断革新换血,才能跟得上观众持续提升的预期。

技术提升的空间愈发有限,题材就会向艺术审美靠拢。在硬汉电影的未来,市场会越来越青睐满足大场面的同时兼顾戏剧真实的作品,以及在真实基础上风格更独特、审美更卓越、寓意更深远的制作。

这样的作品今天就有,比如管虎的《八佰》。技术上,它是亚洲第一部全程用数字IMAX摄影机拍摄的电影,机器全球仅60多台,对于战争场面的视觉呈现,会成为《集结号》之后又一座国产丰碑;艺术上,四行仓库保卫战取材于真实历史,八百壮士国难关头的誓死抵抗,曾是绝境中的人民极大的精神支柱。

皮影里的单骑勇士,象征来自五湖四海的

同样值得期待的,是《建国大业》导演黄建新与《大明王朝》编剧刘和平的新作《援军明日到达》,作为国内顶级编剧刘和平的首部电影作品,《援军明日到达》以年异常惨烈的衡阳保卫战为主题,有望成为美学层面重新定义国产战争片的史诗之作[22]。

在《八佰》与《援军明日到达》的背后,存在着国产硬汉电影跳出类型预设、对抗好莱坞巨制的可能性,事实上,它也早该这样做。年中《纽约客》登过一篇科幻作家刘慈欣的长文,提到在二战纪念碑前,刘慈欣发现中国竟与印度、缅甸等国家并列展示,他吐槽道:

“中国对二战的贡献远比缅甸要大,这是毋庸置疑的。”

今天的世界格局仍脱胎于二战,作为联合国五大国之一的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付出了0万军民的牺牲。然而,在西方史学主导的世界史中,这一叙事却从未被认真表述,从未得到具足分量的评价。

世界观众之所以对好莱坞的银幕英雄毫无违和感,是因为“美国改变二战进程”的历史早已深入人心,真实的“美队”先进千家万户,虚拟的“美队”才能纷至沓来。国产硬汉电影以往欠缺同样的努力,放着南岳忠烈祠、国殇墓园有史可依的忠骨不拍,净往虚构、架空上招呼,无助于抢占现代性叙事。

归根结底,这件事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做。这不仅是中国电影对硬汉题材的要求,也是中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要求;不仅是银幕对市场的回应,更是现实对历史的回应。无论现实是否过冬、一时多少创痛,只要艺术创作走在它应该走的路上,时代与观众、票房与口碑、史册与人心,终究会给予它应得的评价。

披肝沥胆,无问西东,在硬汉电影即将到来的黄金时代,亿的吴京,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他都将是这个时代的起点和预演。

参考资料:

[1].第10放映室-仁者无敌,央视网,年

[2].港片再造:香港电影的复兴,腾讯娱乐,年

[3].年中国电影市场大数据报告,电影网,年

[4].中国电影市场:神话的破灭,FT中文网,年

[5].城市影院新趋势,深壹,年

[6].吴京:小人物、爱国者与“超级英雄”,中国新闻周刊,年

[7].票补的“前世今生”,犀牛娱乐,年

[8].中国影院大拐点,壹娱观察,年

[9].香港导演的“红色北上”,悦幕电影观察,年

[10].有关《红海行动》:B级的,太B级的,梅理,年

[11].流动中的“香港人”认同,来福,年

[12].票补可以停,但请让价格回归价值,数影难追,年

[13].中国电影票房造假史,钛媒体,年

[14].这个潮汕人造就了李小龙、洪金宝、成龙等巨星,天下潮商,年

[15].小镇青年正在成为超级引爆人群,腾讯网,年

[16].高票房电影的秘密,当代电影,年

[1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当代电影,年

[18].没买北文股票,为什么还要吹爆《流浪地球》,数影难追,年

[19].十张图带你看清中国电影院线市场格局与发展趋势,前瞻网,年

[20].为什么人们为艺术电影呐喊,却为爆米花电影买单,连清川,年

[21].举全市之力确保《援军明日到达》拍摄顺利完成,看衡阳,年

[22].刘和平:千破万破,唯真不破,影视独舌,年

[23].审美的政治与真相:为什么东亚男人失去了地位,尼堪巴图鲁,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